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走进南湖 >> 史话

突破千年旧格局

2017/05/31 来源: 作者: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城市从此获得新生。面对着旧时代留下来的这个破旧不堪、满目疮痍,方圆不足4平方公里的古城,街道狭窄,房屋低矮潮湿,市民喝的是河水,烧的是柴草,没有任何卫生设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城市建设逐步展开,稳步推进,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1951年6月1日,嘉兴翻建了建国路,9月27日竣工,向国庆两周年献了礼,成为嘉兴市城第一条水泥混凝土路。1952年又改筑北京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1956年,在时任嘉兴市长武晓山的主持下,将东西向的芝桥街、张家弄、学前街及庙前街四条小街小巷进行较大规模的拆建、拓宽与打通,成为市城东西联接环城路的主干道,统称为勤俭路,全长1000余米,宽约20米左右,成为嘉兴城里最宽最长的一条马路。同时也对嘉兴城内其他通路进行逐条逐段的修筑、改造、拓宽与拉直。1964年,中山路改铺沥青路面。1971年—1976年间拓宽了环城北路向南至中山路,并新筑立新路(今禾兴路北段)。

  1951年,修筑建国路时拓宽了孩儿桥。1952年,修建了位于小南湖有边的放生桥。1956年重建菩萨桥,改称建设桥,并拆平张家弄以西的几座小桥。1958年,位于南湖渡口东南侧的盐仓桥改建为石拱平桥,扩建环城北路时又拓宽望吴桥。

  1953年开始,嘉兴市城的排水设施逐步向混凝土地下管道发展,建国路、北京路和居民比较集中的少年路、解放路、宣公路等路段段敷设了混凝土圆管,改变了过去城里排水系统只有10余条河流和砖砌明沟的状态。

  1956年6月,嘉兴在塔弄创建自来水厂,建成第一口深井,接着第二口深埋也于9月竣工,日供水能力为2400吨,并铺设第一条长4000米的供水管道。

  1954年,嘉兴将火车站的一处铁路苗圃改建为人民公园,成为一座面积为90.6亩的开放式公园。

  ……。

  至1978年,嘉兴市城面貌已大为改观,市城人口由1949年的5.14万人增加到10.67万人。但是,由于县市撤并频繁,体制不顺,尤其是1958年嘉兴地区行政公署由嘉兴迁往湖州,嘉兴成为县级城市后,城市规模一直囿于千年来的基本格局,局限在环城路以内“巴掌”大的地方,城市建设始终都难以迈出有力的步伐。当时的嘉兴城,即使从一个县论,也只能算是个中等规模的县城。

  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开启了嘉兴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大幕,尤其是1983年8月,嘉兴地区行政公署撤消,嘉兴重新成为地级市后,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拓展,城市功能全面增强,各项建设都突飞猛进。

  1981年4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视察嘉兴,决定在城内城东段兴建铁路沪杭复线嘉兴立交桥。1983年铁道部批准建桥方案。与此同时,1982年,市城中山路拓宽工程也开始破土动工。借着撤地建市的强劲东风,1984年9月起,当时被称作“二桥一路”(铁路沪杭复线嘉兴立交桥、中山西路桥和中山路)重点工程会战全面展开,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集全市之力,以“谁家孩子谁抱”的方式落实责任制,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将中山路由宽8米,长不足1000米,两侧以住宅街坊为主的破旧侧砖路,(1964年曾作过沥青路面的表面处理)拓宽改造成为宽40米、长3140米,三块板式的城市主干道,贯通市城东西,赢得了“浙北第一路”的美誉。更重要的是中山路的拓宽和中山西路桥的建成,一举跨越了京杭大运河,向城市西部拓展,1984年年冬天,吉水、栅堰、文教、电子工业区4个小区破土动工,拉开了河西新区开发建设的序幕,新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相当于另建了一个新城。从此,嘉兴市城千年以来环城河环抱的城市旧格局得以突破,开始由“建国路时代”向“中山路时代”跨越。

  1983年秋起,嘉兴按照“总体部署,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快市城内“三供”(供水、供电、供气)和邮电、交通等公用事业及服务设施建设。1983年8月,被列为嘉兴市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南门第二水厂建成投产。紧接着进行的二期扩建工程于1987年5月有建成投产,使嘉兴市区的日供水能力达到9.1万吨/日。1988年8月,嘉兴再次动工兴建石臼漾水厂。

  1985年12月,嘉兴引进万门S1240程控电话交换设备。1988年12月,开设以国际用户直拨电话(IDD)业务,并开办了无线寻呼、图文传真和国际电报业务。

  1984年1月,嘉兴市公共交通公司成立,9月29日,市区首路公共汽车开通运行,接着,先后开通了内和市城到郊区乡(镇)的9条公共汽车线路。1985年,嘉兴汽车出租公司成立,开通了市内以及至周边城市的出租和旅游车。

  至1990年,嘉兴市城建成区面积达19.8平方公里,比1978年扩大了一倍多;城居人口达到16.98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59.1%,成为太湖流域的一个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文化普及、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的重要城市。

  90年代,嘉兴城市建设再次迈出坚实的步伐,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巨变。1998年,嘉兴的城市建设创下了旧城改造、拆迁量、工程量以及路桥建设等一系列嘉兴城建史上的历史之最。1999年,嘉兴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 2000年再创历史新高。中环东路、甪里街、建国北路、解放路、栅堰路等一大批路桥项目开工建设,环城河两侧、南湖景区周围环境拆迁和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相继实施,其中环城河两侧地块全长3.3公里,整治面积7.5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完成拆迁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动迁住户2650户。到1999年,嘉兴市区建成区面积增加到40.07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面积的29.5%,年均增加2.25平方公里。

  昔日拥挤杂乱的棚户变成一片片绿地,一个个绿树成荫的小区,生机盎然地传递着人与大自然和谐生命音符。环城河绿带给城市戴上了“绿色项链”,城南公园、洪波公园、三水湾公园、三塔公园等更给嘉兴市城披上了绿装。到2000年底,嘉兴市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25.6%、30.4%和7平方米,绿化水平从原来的全省下游赶到了中上水平。同时,近100万平方米的大面积旧城改造,不仅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且使众多的居民从此告别低矮破旧的棚屋,迁入拥有阳光和绿色的小区,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到2000年底,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11平方米,比1997年增加16.2%。

标签:编辑:倪力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