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走进南湖 >> 史话

槜李古城今何在

2017/05/31 来源:南湖新闻网 作者:

  众所周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当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城市就出现了,其起源是最早的原始部落和氏族相对固定的村落或聚集地,正如《说文解字》所云:“城,以盛民也。”

  嘉兴最早的原始部落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1959年初春,正值风和日丽,莺飞草长,菜花飘香时,一群农民荷锄而来,在南湖人民公社(今城南街道)马家浜自然村挖坑沤肥,挖出了大量的兽骨和古代先民的遗物,惊动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他们与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6个单位组成考古队迅速前来进行考古发掘。

  于是,在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土地里,如同魔术师从大袍底下取出玻璃缸和金鱼一般,相继出土了石锛、石斧、砺石、石纺轮、骨耜、骨哨、骨镞、骨锥、骨针、骨凿、陶釜、陶壶、陶豆、陶钵、陶盆、玉珠、木桨,还有碳化的麻织物、圆角菱……,据科学测定距今已有6000至7000年,属新石器时代,从而也揭开了当时马家浜人的生活情景:

  那时,马家浜人已经定居,生产以原始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男子已经逐渐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力军,因而在氏族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婚姻形态也逐渐出现一夫一妻制,并且开始有了一定的私有财产。

  当时的马家浜丛林繁密,水域广阔,沼泽众多而水草丰盛,从林中奔跑着獐、狍、貉、亚洲象、四不像等动物,水中生长着鲤、鳢、青鱼、鲫、还有鳖、鼋、鳄等,成为先民们取之不尽的天然食物。随着骨耜及木耜等农具发明并且不断改进,原始农业逐步进入以熟耕为标志的耕耜农业,马家浜人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尤其是在这土质柔软、河道纵横的沼泽平原上出现了初具规模的水稻田,并且已开始人工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

  江南多雨,气候潮湿,栖息在沼泽平原的马家浜人因地制宜,创造出了与黄河流域先民居住形态完全不同的“干栏式”房屋建筑形式。马家浜一座长方形房屋遗址,房基有三排柱洞,表明当时的房子先挖坑,上铺垫板,旁边竖木柱支持房顶。这种木架草舍的四周挖有水沟,便于排水,既可避潮湿或瘴气,还可防蛇虫或野兽之害。

  马家浜发现的用于捻线的纺轮,可以推知当时应已经出现原始“腰机”,某些上层的氏族长已穿(披)上了以野生葛为原料的布织品。它传递出的远古信息:即以野生葛、麻等带有纤维的植物为原料,且带有简单花纹的纺织品,可能为马家浜人所发明。

  在马家浜聚落里,人们生活相对稳定,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日趋完整,开始形成生活居住区、手工业区、公共议事场所和墓葬地等空间分布,开始向城市演变或进化。马家浜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一座比周围建筑大得多的长方形房子,其东、西、南三面有13个柱洞,它会不会是该村的公共议事场所呢[1]?

  聚落的不断发展,到春秋战国时,开始进化成为城邑,在嘉兴市域比较著名的有所谓的“吴越八城”:主城(今秀洲区双桥主城浜)、新城(在今秀洲区新塍镇)、何城(在今桐乡市崇福镇)、晏城(在今桐乡市高桥镇)、萱城(在今桐乡崇福东南)、顾城,又名故城(在今平湖市乍浦附近)、欤城(今海盐县欤城)、管城(在今海宁市长安镇)。此外,还有射襄城(今秀洲区王江泾镇附近)、马嗥城(在今海盐武原镇东南)等。南宋时张尧同著有《嘉禾百咏》,其中有吴越四城诗:“吴越争雄日,区区在用兵,空余争战地,无处不高城。”张尧同在注释时,指明四城为东顾城、西新城、南于城,北主城。

  吴越八城虽说主要是军事据点,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居民居住。在这些城邑中,长水至少是一个重要聚落,最迟至秦代,开始设县。据元至元《嘉禾志》记载: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一说十年(公元前510)曾设长水县,秦改为由拳。可是,在先秦典籍和汉书《地理志》中却都没有长水县建置的记载,所以,先秦时期是否设有长水县,一直都存有争议。因此,还是按传统的记载,建县应当始于秦代的由拳。

  由拳,为越语汉读,其意义已不可解。今杭州市余杭区还有由拳山。说秦始皇巡视至此,见囚徒惫倦,因呼囚倦,讹其言为由拳,以之名县,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不足为据。

  秦代由拳县的辖境远比今嘉兴市广阔,不仅包括了现在的南湖、秀洲以及桐乡、嘉善等,今上海市的青浦、金山、松江和江苏吴江县等大多都属于由拳县区域。那么,当时的由拳县治在哪里呢?

  相传,当时的县治,建有槜李城。据元至元《嘉禾志》和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槜李城,在城县南四十五里,高二丈,厚一丈五尺,后废。”按高二丈,厚一丈五尺的城墙,槜李应该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城池。这个槜李城会在哪儿呢?这些年来,人们众说纷纭,难以指实。

  一说是古长水、由拳县城在今上海青浦县,秦汉时陷于今淀泖中,乃移治于今海宁硖石。明正德《华亭县志》载:“俗传三泖中,每风息云开,衢甃井阑毕见,盖由拳故城也。”自从曾任青浦县令的明代戏曲家屠隆提出这个说法后,一时颇为流行,直到现代学者也仍有人认为长水、由拳古城在淀泖中。但是这种说法被许多人否认。谭其骧等学者认为,长水为今嘉兴市城至海宁硖石的河流,古今沿称未变。春秋战国时有长水县,当是以水得名,城址应在硖石、嘉兴城一带,不应设在青浦。更何况淀泖中如陷有聚落,也应该是在唐宋时期吴淞江淤塞、积涝淹没的,而绝不会发生在秦代。同时,古海盐县治距淀泖较近,长水、由拳县城不应,也不会紧邻。而且淀泖一带成陆较晚,人烟聚集较迟,而今嘉兴市域中部,即今南湖区的所在区域成陆较早,并且地势高,生聚多,所以县城应在这里。

  另一种说法,长水、由拳县治在今嘉兴城稍南。宋《太平寰宇记》说,“由拳城在今县南五里”。因此,不少人多持此见解。可是,这种说法既无历史典籍的具体记载,也无遗迹可见。

  还有一种说法是,长水、由拳的县城在今海宁硖石。据晋《太康地道记》记载,由拳治所原在硖石,其周边的辖区划归盐官县后,县治所移于嘉兴新址。持这种说法人认为,《太康地道记》是最早也较确切记载西晋地理情况的古书,其记载基本可信,因此古由拳城应在硖石附近。

  这三种说法,哪种更加确切,目前还难有定论,但是当时确曾有槜李城,并且建在长水旁,则大致可以认定,其方位也基本可以确定在今长水塘沿岸,即今嘉兴市城与海宁市硖石之间。

  秦代,槜李城废弃并迁移,可能是毁于洪水,被迫迁移。晋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拳县,秦时长水县也。始皇时童谣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妪闻之,朝朝往窥。门将欲縳之。妪言其故。后门将以犬血涂门,妪见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没县。主簿令干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鱼?’干曰:‘明府亦作鱼。’遂沦为湖。”

  也就是说,在秦始皇时,由拳县还被称作长水县,当时街上流传童谣说:“城门当有血,城陷没为湖”。一位老太太听说后,每天都到城门口去观察。由于去的次数多了,引起了守城门士兵的怀疑,要把老太太抓起来。老太太便说了她每天前往城门口观察的缘由。士兵大笑,放了老太太后就产生了恶作剧的念头。他杀了一条狗,将狗血涂到了城门上。第二天老太太又来观察,一看见城门上的血立即大惊失色,慌忙不顾一切地带着家人逃出城去。也就在这时,洪水突然涌来,淹没了整个城池,变成了汪洋大湖。

  这是小说,也是神话,但是从元至元《嘉禾志》到清光绪《嘉兴府志》,多部地方志都引用了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神话传说往往就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再联系到由长水到由拳的经过和缘由,“秦始皇东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江东有天子气。始皇至令囚徒十万掘汙其地,表以恶名,改之曰由拳。”完全可以这样想像或者推断,当时的槜李城是毁于一场特大洪水,从而被迫迁移。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在自然河流的基础上拓浚疏通了长水,并在长水边建起了槜李城,其高二丈、厚一丈五尺的城墙表明,有着不小的城市规模。秦代,秦始皇调集了十万囚徒,其中还有不少的军队士卒,开凿陵水道,由于地势和河道的改变,导致一场特大洪水袭来,冲毁和淹没了槜李城,这使得本来就因为挖河筑堰的繁重劳作疲惫不堪的十万囚徒士卒,又由于洪水而陷于水深火热,更加疲倦劳累,纷纷逃走。于是,讹传也好,更名也好,长水变成了由拳。

标签:编辑:倪力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