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一户“美丽家庭”的绽放

2017/02/17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

  样本抽取:

  新丰镇伍金凯家庭

  从养猪大户到“绿色家庭”

  走进新丰镇民丰村,如今可以看到田野里成片白色大棚连绵不绝,村里的河流波光粼粼,偶尔还有农户家的围墙上攀出花枝,阵阵梅香沁人心脾。

  伍金凯家就在这样的民丰村里。走进他家的院落,并没有特别浓烈的姹紫嫣红,只见中庭水泥场干净平坦,周围种了一圈大大小小的绿植,前有松后有桃,还有一片小花坛,只觉清爽开阔。他家在去年评上了浙江省“绿色家庭”和南湖区“美丽家庭”。说起这个家庭的变化,实在值得竖起大拇指点个“赞”。

  就在3年多前,他家还有2000多平方米猪舍,现在花坛、绿化带的所在处原先都是猪舍,而他家周围不少农户也都是生猪养殖户,村里的河道西宅基浜也脏污不堪,空气中弥漫着猪粪臭味。

  2013年,伍金凯家响应号召拆除了全部猪舍,下定决心转产转业,并在2014年打造起面积约为60亩的家庭农场,开始种植生姜、甜瓜等作物。这样的转变,让他家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家里的收入结构也全然改变。经过几年的运营,这个家庭已经在新的创富道路上有了新收获。在他的带领下,不少村民也纷纷拆了猪舍,开始转产转业。现在,整个民丰村共有16个家庭农场,村里的环境也大为改变。

  3月初,伍金凯家农场里,新一季的甜瓜就要收获了。而民丰村也正申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点,并将在今年开工建设。

  华丽转身的“后台故事”:

  众志成城造就“美丽乡村”

  伍金凯家和民丰村的变化,只是南湖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南湖区举办“优美庭院”评选活动已有五年,至今全区有了98个“优美庭院”。走进这些庭院,个个都是清清爽爽、花木扶疏,有些还配置了小池塘、小凉亭。

  在庭院“小而美”渐渐显现的同时,“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开展,也让农民的生活大环境有了大变样。

  过去五年中,南湖区依法对农村“一户多宅”、违建猪舍、违章经营性码头进行全面拆除。生猪存栏量从最高峰的108万头减少到现在的4.23万头,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让南湖区养殖污染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公铁”沿线环境整治也势如破竹。截至去年11月25日,南湖区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904.98万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积964.49万平方米。

  而通过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实现全区“三河”全消灭,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面源污染得到全治理。五年中,全区清淤河道714公里,全区交接断面平均水质实现了从劣Ⅴ类到Ⅲ类的“三级跳”,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比2013年增加了16.6%。蓝天白云、绿水清河、舒适宜居都不再是梦,而是南湖区很多人的现实生活。

  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更让南湖区的乡村“颜值”明显提升,形成了一批示范点和精品线,实现了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镇(街道)全覆盖,加上“四位一体”等长效保洁机制的推广,让家园不但干净清爽,而且还得到扮美扮靓。

  如今,来到南湖区的很多“美丽乡村”示范点,就像走进了田园休闲小景区,成片的绿野,清爽的河道,干净的村路,还有不时出现在眼帘中的精致民居,以及一个个小小的景观点,步行赏景、骑行游览,或是沿河垂钓,都能让人心旷神怡。

  代表、委员感言:

  南湖区人大代表、新丰森荣家庭农场陆芳艳:这几年南湖区的农村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道干净多了,水质提升明显,空气也好了很多。加上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和“优美庭院”创建的推进效果很好,相信未来农村休闲游会很有看点。

  南湖区政协委员、嘉兴市南湖区农业经济局副局长朱玉明:这些年南湖区农村大环境变化有目共睹。去年开始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各镇区和老集镇都有了整体规划布局,相信这些工作的不断推进将给南湖区带来全新的面貌。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