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好卖房。在政府调控之下,尽管已有2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限购限贷政策,但楼市似乎依旧难降“虚火”。在这样的亢奋和喧嚣之中,老年买家也会冲动入市。在各地售楼中心,不难见到前去看房选房的银发一族。不管是为子女买房表现出的焦灼,还是为投资、改善个人住房表现出的理性或冲动,实际上,这些都是老年人参与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
焦虑派:钱在缩水不如早买
9月30日晚上,北京率先发布限购限贷政策,掀开新一轮楼市调控大潮。随之而来的是参与者的恐慌或欣喜,甚至是无措和茫然,以及随处可见的成交量“断崖式”下滑,抑或是火爆依旧。一时间,楼市真相成“谜”。而有意购房者的生活已悄然出现变化。
根据北京新规,首套普通自住房首付不低于35%,非普通自住房首付不低于40%;二套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均不低于50%,非普通自住房首付不低于70%。
在新政公布当晚,老王一家正式商讨买房事宜,严肃而紧迫。年近60岁的老王和而立之年的儿子,因为买不买出现分歧,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
“我相信,房价会下跌的。”在北京闯荡数年的小王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对楼市前景的看法,并表示不打算近期买房,想再等等。一旁的老王虽然着急,但仍表现出平静:“明天就开始看房,争取今年买到。”
其实,老王不懂房地产,甚至不关心房价,他只关心自己来京的唯一缘由——看着小孙女健康成长。但房东的造访,让这个从农村来到北京不足1年的老人,突然感受到了房价疯涨的恐惧。
数日前,老王从房东口中得知,现在租住的房子价格已经要400万元了,而且房东坚信还会涨。而1年前,老王一家刚租住时,市场价仅为270万元。这套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三室两厅挺宽敞,老王一度想劝儿子买下来,但那时房东在卖和不卖之间犹豫。
相比儿子的观望态度,老王显然有些急迫。他不懂限购的具体细则,只是看到房价上涨,他知道给儿子买房的钱在缩水。长年在老家做小买卖的他,知道买卖双方较量的此消彼长,凭“限购”的字面意思,他的直觉是买房的人要减少了,这应该是入市的好时机。
躁动派:闻风而动先办离婚
和北京一样,上海的房价似乎也总是闻涨不闻跌。今年3月,上海出台“沪九条”调控楼市,明确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这被外界视为房价“降温”之策,然而,到了8月下旬,有关“上海房贷政策将在9月初进一步收紧”的消息在坊间盛传,一石惊起千层浪。尽管上海市住建委随即对传闻进行辟谣,但楼市成交量依旧暴涨,扎堆离婚现象也出现高潮。
8月29日下午,在上海静安区民政局离婚登记中心,等候区的椅子上早已坐满人,旁边还站着不少等候另一方来办理离婚的市民,此时排号已到了近100号。工作人员也在忙个不停:“号拿了没?材料拿好了吗?照片带来了吗?”在人们的印象中,来办理离婚的人情绪多少有些失落、冷漠,然而现场却堪称“热闹”。在服务窗口,有两位年过花甲、带着孙子的老人也在办理离婚。被问及为什么来离婚,老先生坦承:“总归为了买房子喽,我们想买第二套房,离婚再买划算点。”
一旁的笔录房里,两名工作人员则忙着宣读《离婚登记声明书》:“是自愿离婚吗?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吗?知道不予离婚登记的情形和办理离婚登记的法律后果吗?……来,在这里签字吧。”工作人员甚至不忘提高嗓门:“要听清楚哦,这是很认真的事。”
尽管不乏法律界人士提醒,离婚没有“真假”,但相比“非理性”的楼市,很多人对此并不在意。9月26日,是江苏南京限购令实施的首日,当天,南京全市有340对夫妻离婚,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据媒体报道,在南京各区民政局离婚登记处,同样不乏银发夫妻身影。
稳重派:改善型置换购房居多
房价上涨也蔓延到了不少中小城市。9月12日,河南南阳一对老夫妻背着一蛇皮袋零钱,前往某楼盘买房的一幕就颇为“震撼”。据媒体报道,老两口做小生意谋生,看到房价不断上涨,想着买套小户养老房才安心。他们去看的楼盘位居南阳市新区,临近高速口和白河河畔,与令当地人骄傲的“鸟巢”体育场为邻,附近楼盘单价已达7000余元。
在浙江温岭,平均1.5万余元每平方米的房价在全国百强县中已排到了第三位。温岭市区一家房产中介的负责人对老年人买房颇有心得:“老年人要么买商铺,要么是自住。如果是自住房,一般也会选择面积较小的公寓或者是两室一厅、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的房子。”
他说,不少老人购买自住房,一来是改善住房环境,二来也是因为生活习惯差异,不想和孩子住在一起。最近正在温岭市区看房的杨女士就说,她想在儿子居住的小区买套面积小一点的房子,“我现在住的房子有140多平方米,老伴已经去世,平常就我一个人住,感觉特别孤独,而且打扫起来也费时间,还不如换一套小房子。不住一起,矛盾少一点,这样也挺好。”
对有些老人来说,置换型购房则堪称“大手笔”。80岁的麦女士上世纪90年代末就在深圳华侨城附近买了套130多平方米的大三房,当时单价只有五六千元,如今已涨到6万多元。因为小区太靠近游乐场,不够安静,麦女士最近将房子以800多万元的价格出手了,她的计划是到广州天河区再买一套两居室,与在那里工作的女儿为邻。
乐观派:卖房养老享受生活
面对“疯狂”的楼市,总有人按捺不住“高位套现”的冲动。江苏苏州74岁的朱良华,在御庭苑有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前两年,老朱一度动过“卖房养老”的念头,但是考虑来考虑去,最终还是没有出手。今年春节过后,苏州的房价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噌噌噌”地往上涨,朱良华的房子也涨到了200万元左右。
“而且中介说,90平方米的户型总价低,很抢手。”一经打听,老朱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现在是不是可以套现来圆乐享晚年的梦?”
老朱的算盘是:现在姑苏区普通老年公寓一张床位的价格在每月2500元左右。如果是夫妻包房,算上吃饭,一年的花销在7万元左右。200万元,可以养将近30年。如果想住苏州目前较高档的老年公寓,一套小户型,房租8万元不到,算上吃饭一年大约需10万元,200万元也可以养20年。何况自己和老伴都有退休金,这样生活有人照料,每年还能出远门旅游一两次,怎么算都是可行的。
朱良华的底气或许是因为自我感觉“压力不大”,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嫁在美国,一个嫁在宝鸡,条件都不错。因此,他唯一要花力气说服的只有老伴邹瑛。进入10月,苏州发布调控新政,房价应声波动,但总体仍趋平稳,而对朱良华而言,是坐观其变还是享受生活,似乎只差一个念头。
当然,在楼市的浮华之中,也并非没有老年人为“冲动”买单。据媒体报道,家住广东广州市珠岛花园的许女士日前去凯粤湾帮忙带孙子,途中因为下大雨,她就顺道在某楼盘售楼处避雨。不知是销售员的嘴皮子功夫了得,还是许女士投资心切,她竟当场刷卡2万元定金买房,无奈家人反对,她或将面临一笔不小的损失。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我国约84.77%的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城市拥有住房的老年人比例为87.75%,农村老年人有住房的比例为79.97%。在城市人群中,有6.94%的老人拥有两套住房,相比之下,农村老年人拥有两套住房的比例为3.51%。
另外,报告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拥有一套住房的比例逐渐下降,低龄老人(60岁~69岁)拥有1套住房的比例为80.63%,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有1套房的比例为68.83%,低龄老年人在拥有房产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相关数据
老年人有两套房的比例并不高
关于人口结构变化对房价变化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虽然研究很多,但观点不尽一致。有的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居民住房总需求,导致房价下降,但也有分析认为,目前的房价已经超越大部分青年人的购买能力,从长期看,当老年人的住房改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投资渠道拓展和前期储蓄充分释放之后,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会刺激房价上涨。
在现有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下,全国政协委员董恒宇则建议,提倡购买“孝亲房”,即在同一小区购买两套组合住房用于赡养老人,或年轻人与老人就近居住就可申请适当减免税。就像韩国对于赡养老人5年以上的三代同堂家庭,在继承遗产时给予税收额90%的减免。其他国家对家庭照料者、赡养老人者也给予政策支持。
在购房建议方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孔令雪指出,老人买房,面积宜在50~90平方米,这样居住功能比较集中,可减轻老人居住的孤独感。此外,应结合楼层、周边配套、绿化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