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爱情故事总是终结在读者兴趣刚起的时刻,似乎相比求爱期,婚后生活更能激起兴致,或许战争故事也遵循同样的道理。战后,人们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妥协让步间的微妙复杂心理更能勾起人们研究的欲望。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但是倘若和平年代也蕴含着无休无尽的痛苦不幸,又该当如何?
这是美国小说家约瑟夫·卡农引人深思的发问。他将其七本间谍小说的背景均设定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年间,那时,人们发现罪恶并没有消失殆尽,只是转于朦胧。继好莱坞、威尼斯、伊斯坦布尔之后,卡农第一次将故事背景设置在柏林,并在他的著名作品《德国好人》中将这一城市完好呈现(后被改编成由乔治·克鲁尼主演的电影)。
“一个人,对抗三个国家,他要回家!”《柏林孤谍》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柏林空投的高峰时期。书中的英雄亚力克斯·迈埃尔是一位年轻的德裔犹太作家,流亡美国以躲避纳粹迫害,多年后重回柏林。亚力克斯和其他德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回归(包括伟大的剧作家布莱希特),是当时苏联掌控的东柏林的巨大成就之一。但亚力克斯其实是一名间谍——他成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而中情局则招募他为在柏林收集情报以换取重回美国的机会。
“如果命运将你推入孤独绝境,你是否还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反戈一击?”一系列欺诈与流血事件无可避免地接踵发生。卡农并没有将任意一方置于道德高地。“也曾在纳粹身上看过这样的虚情假笑”,亚力克斯是这样形容审讯他的麦卡锡委员会的,但这样的基调几乎存在于所有间谍小说之中。这本小说的突出之处在于它精确详尽地描绘出了东柏林在外观和心理上的双重疲惫,如“在城市夜幕下隐隐闪现的德意志国会大厦焦黑残骸”衬托下的人性等等。作者也同样敏锐地捕捉到了柏林人不可言喻的特有幽默,他们声称要感谢持续多时的断电,使得他们无法看清眼前的食物到底有多么糟糕。
作为爱伦·坡奖得主,卡农自有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其不连贯的散文式断句与省略精短的对话,快速高效地向读者传递着故事情节的信息与发展。这种行文风格极易导致语意不详,但在通读整本小说时,我甚至极少需要重读句子来理解语义——除了拜读卡农间或对这座城市的抒情。这是一部既紧张刺激而又引人心伤的作品。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