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见,重开视野,让你看见中国人最好的样子”,如果你喜欢于丹,一定在等她的书。
9月,文化学者于丹的最新国学美文集《此心光明万物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于丹“国学美文”系列第二本,取材纵横古今中外,不只有先贤圣哲,更有寻常百姓,可谓俗世众生的风格写真、复杂人性的全息影像。作者倡导“人性本善,不只是慈眉善目的真容,更是至刚至勇的担当。充满善意的真表情,便是中国人最好的样子。”
于丹认为中国人最好的样子,源自一群美好的人。他们是“温润如玉”的君子;是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智者;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的佳人;也仿佛是《浮生六记》里的芸,有美在骨子里的涵养,有任谁也剥夺不了的欢喜。
于丹说,中国人最好的样子还来自一种真挚的表情,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安顿;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霸王和村姑的深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也是无数先贤用生命激活和温暖之后的学院风景……于丹以“有所依、有所为、有学思、有朋来”等八个侧面定位人生坐标,传递人生应有的敬畏、平常与慈悲态度。
无论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还是百年中国近代史,中国人的样貌和气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人越来越健康和自信。可是,于丹说,有哪些好样子被淡忘了呢?
比如敬畏。不仅要敬畏伟大、正确,还应敬畏苦难,敬畏他人的付出,敬畏自我人性中的软弱。轻慢、自负的样子是不美的;还有平常。林语堂说世界上最幸福的是“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父母做的饭菜、听爱人的情话、和自己的孩子玩耍”四件事。在汲汲于功名的时代,又有多少人真的拥有这样幸福的平常呢?最后是慈悲,作者说这是一种近乎于神的表现。慈悲心往往始于人有危机、有悲伤之时。而一个人慈祥宽和,便能体会他人的不易,然后奋发努力。书中有一篇《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讲述一位犹太医生的生死抉择。而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危机仅仅过去了不足七十年,我们是否有这样一种付出和担当,直面残酷的人生?
于丹以一个平凡农家的故事做结论:“世间最难判断的不是远方,而是近处;最难评价的不是网上的人和事,而是自己。世间最难把握的不是一生,只是一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认真对待当下每一个念头,也许便能养出一生清朗的善意。这样,在我们的身边,也将看到更多中国人最好的样子。”
于丹讲国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也有儒家的“真君子”;有佛家的慈悲,也有儒家的仁爱;有道家的“大美无言”,也有佛家的“净土之美”。语言美好,故事不少。《此心光明万物生》的书名来自书中《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一文的题目,这话本是阳明先生的临终遗言。我们生于同一世界,而结论不同,美与善、恨与仇,尽在人心。当我们正视内心的成长和觉悟,心心相知,书写下来,便无愧为一片万物生长的光明心地。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