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2015/07/16 来源:邯郸日报 作者:魏辰瑜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的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红船”于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94年来,“红船精神”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就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建党精神、兴党精神,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践行的中国精神。

  一、践行“红船精神”,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当先锋、作表率。

  “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精神丰碑,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这就是“红船精神”。习总书记说过这样一段话:“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每一个共产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红船精神”,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把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终身追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用重要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践行“红船精神”,要在锤炼党性上当先锋、做表率。

  “红船精神”要求过硬的理论修养、过硬的作风修养、过硬的纪律修养。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将“红船精神”融入实现“两个百年”的伟大实践中。首先,要在加强理论修养上做先锋。领导干部提高理论修养重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牢固树立实践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把党的科学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着力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把学习的成效转化成谋划发展的科学思路、推动工作的措施办法。其次,要在作风修养表率。作风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它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高低。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尚道德,提高作风修养水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立足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民利、关注公平正义、致力安定和谐,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多办群众拥护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越来越多的发展成果。再次,要在纪律修养上树标杆。要切实增强党的纪律观念,严守组织纪律,带头模范遵守党章和党纪党规,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民主团结、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同时,领导干部要把严格自律与注重他律结合起来。将党性原则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增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的自觉性。

  三、践行“红船精神”,要在坚持严实上当先锋、做表率。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对自身从严从实要求的政治品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严”与“实”的优良传统。从“行动听指挥、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到“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我们党形成了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习惯。“实”是中国共产党在复杂艰巨的革命斗争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下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既表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表现为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对干部党性的重要要求。红军将士睡山洞、盖稻草,在对敌斗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长征时期,红军吃草根树皮,过雪山草地,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延安时期,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荒种地,把南泥湾变成了塞上江南,这些都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具体表现。可以说,“三严三实”体现了我们党的核心价值,是对“红船精神”的继承,是对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的继承,是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本真要求的回归,践行“红船精神”就是要在“三严三实”上下功夫、做表率。

  新形势新阶段,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当发扬“红船精神”,高扬理想的风帆,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齐心协力,砥砺前行。

标签:编辑:周芳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