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是嘉兴市的中心城区,为嘉兴市政府驻地,是嘉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8个街道、5个镇,总面积438.99平方公里,总人口62.5万。南湖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儒商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爱国志士沈钧儒、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褚辅成、现代文豪茅盾、翻译家朱生豪、数学家陈省身、著名作家金庸等众多近现代的名家大儒都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学习生活过。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丝绸之府、渔米之乡”,水中奇品南湖菱和“中华老字号”五芳斋粽子更是闻名于全国。
南湖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接上海,西靠杭州,北依苏州,南临杭州湾,与宁波跨海相连。“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在境内交错贯通,是全国乃至全球高速公路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与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经济强市均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区内任意一点,都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高速公路入口。沪杭铁路、乍嘉湖铁路穿越全境,沪杭高铁投入使用,只需18分钟就能到达上海和杭州两地,尽享沪杭同城资源。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20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90公里、宁波国际机场120公里,共享四大机场。毗邻上海港、北仑港、乍浦港等大型海港,坐拥224条内河航道,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可容纳300-500吨级航船,内河航运发达。“海、陆、空”加内河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化交通网,使南湖区成为长三角的交通枢纽。
2014年以来,全区上下按照区委八届七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四大行动”,主攻“有效投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深化改革”四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96亿元(小口径,下同),可比增长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51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5.3%,其中区级预算收入9.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9亿元,同比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1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0元,同比增长9.8%和9.1%。
(一)转型升级在量质并举中取得新进展。区委坚持稳增长、促转型,突出“工业强区”建设,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区经济实现平稳发展。有效投资不断扩大。上半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9.86亿元,增长3.9%,其中工业投资39.32亿元,增长10.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66.75亿元。着力优化投资结构,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74.6%,占比提高7.37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的18.3%,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25.0%;引进内资27.89亿元,增长8.1%,完成60.6%;浙商回归资金到位18.84亿元,完成67.3%;引进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有序推进重点项目,上半年,10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竣工或即将竣工项目完成71%,在建项目完成55.4%。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优化整合四大平台资源,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园产业规划和组织机构,科技城积极配合市扩容提质,工业园区继续发挥全区实体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推进产业平台发展,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定位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园启动建设,上半年,引进电子商务企业注册资金超亿元;“基金小镇”破土动工,股权投资企业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468家,认缴资金471亿元,实缴资金213亿元。世合板块田园小镇、有机农园初具规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两区”建设步伐加快,畜禽产业减量提质成效显著。工业经济稳中有进,闻泰、加西贝拉、敏惠等一批龙头企业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3.93亿元,增长1.5%,其中五大集群产业实现产值225.0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5.7%;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区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9%、20.3%。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9亿元,增长11.8%。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启动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全区新生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2.5%,注册资本增长170.5%。
(二)城乡面貌在克难攻坚中取得新突破。区委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开展“清三河”专项整治行动,全区634条“垃圾河、黑河、臭河”全部开工,其中垃圾河完成总数的95.3%,黑臭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5.7%。强化控源截污,深化“四大行业”整治,关停淘汰重污染企业16家,整治验收31家,行业整治完成率达82.5%。建设污水管网10.2公里,完成42.8%。注重水系改造,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启动金章村水系改造试点。统筹推进其他“四水”,防洪水、排涝水工程建设完成60%以上,保供水、抓节水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区出境断面氨氮、总磷下降13.31%、19.36%,高锰酸盐上升1.84%(较入境恶化幅度低0.26%),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合格。“三改一拆”强势推进。截至目前,完成“三改”面积104.31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71.8万平方米;继续举全区之力攻坚违章猪舍拆除,共拆违242.4万平方米,基本实现禁养区全部拆除,限养区拆除80%以上,列全市第一。有序推进重点区域违法建筑拆除,攻克了福临新家园城中村、南北湖大道垃圾堆场等多年未解决的违章难题,完成第一轮必拆任务面积5.52万平方米,其中新07省道等“七路”拆除4.67万平方米,平湖塘等“三河”拆除0.61万平方米;清理“一户多宅” 113户,完成72.9%。城市有机更新稳妥推进,博海路片区、湖滨二期地块、火车站片区南北广场地块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启动东栅老街片区下塘路地块征收。上半年,共腾退低效用地962.3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80.2%,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城乡功能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副中心各项配套公共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商贸、居住、旅游等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南湖新区获得“2013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湘家荡区域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亚太路实现通车,甪里街延伸段、湘湖大道等市政道路改造加快推进,融入城市发展圈步伐加快。不断完善城乡一体新社区布局,健全“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城乡环境面貌日趋改善。
(三)社会民生事业在持续改善中取得新成效。区委不断增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45亿元,占总支出的89.4%。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服务质量,优化拓展“96345”服务品牌,上半年受理市民电话求助近10万件次。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做好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上半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8829人。文化文明繁荣发展。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道德讲堂深入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加快推进,公民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强化市容市貌整治,做好建国南路夜市退市的相关工作,全面完成“三小车”整治。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提升“365天天欢乐大舞台”、“十大联赛”、“梦缘湘家荡”等文化品牌影响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化维稳机制建设,有效落实各项稳控措施,圆满完成上海亚信峰会等重要时段安保任务。推进基层“三治”建设,深化基层力量整合,最大限度夯实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5%,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街面侵财等刑事警情明显减少。扎实推进信访积案排查化解,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事件。
(四)党的建设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加强。区委坚持以身作则,围绕“三提升一满意”总目标,带头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各项内容,活动氛围整体良好,切实提升了党的建设水平。宗旨意识深入人心。围绕“三思三观”,依托南湖干部学院、基层党校等教育阵地,广泛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群众观大讨论等主题教育活动,全区党员干部服务为民意识不断增强。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干部“怕担当”集中整治行动,选派年轻干部参与重点工作,探索实施从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选拔镇(街道)领导干部,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选拔体制逐步健全。群众基础不断夯实。做好村、社区组织换届后续工作,实行“堡垒指数”考评管理,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六联六助·进网联户”等基层走访活动,基本实现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探索建立农村合作社党支部,深化“两新”和青春党建,稳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红立方”志愿服务品牌逐渐打响。作风效能持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改进作风各项规定,开展“正风肃纪·八项集中整治”行动,上半年,区行政中心内超标办公用房全部完成整改,“三公”经费同比下降4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向区纪委报告履行主体责任,惩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与此同时,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一线”的意识、状态和作为进一步增强,法院、检察院和人民武装工作得到切实加强,统战工作不断深化,党的老干部工作、群团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区上下服务大局、攻坚克难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