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助,西汉会稽郡吴(实为由拳即今浙江嘉兴)人,西汉辞赋家严忌之子,一说是严忌的族子。严忌本姓庄,东汉时为避明帝刘庄的名讳,改其姓为严,后世遂称严忌,又尊称严夫子。严忌的辞赋《哀时令》保留至今,是嘉兴人最早的一篇文学作品。
严助年轻时家中贫寒,他的连襟很富有,严助经常受到其侮辱。严助发奋苦读,终于学有所成。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欲大展宏图,建立霸业,于是在全国招揽人才。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严助被地方官以贤良之名荐举,来到京都长安。他当廷对策,纵论天下大事,深受武帝赏识,被任命为中大夫,参与政事。严助参事最为尽心竭力,而且能言善辩,武帝经常在需要说服众臣时,让他与朝中大臣辩论,严助每次都引经据典,旁引博征,辩驳得众大臣无言以对,因而更得武帝信任。
秦汉时,浙南闽粤等百越之地建有许多相对独立郡国,它们之间时常会发生争斗。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治在今福建福州)举兵围东瓯(治在今浙江温州),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武帝问太尉田蚡如何应对。田蚡说,越人经常相互攻击,又反复无常,秦时已将它们摒弃,所以不应派兵相救。严助反诘道:“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严助的论争得到武帝的认可,于是说:“太尉不足与计”。但武帝考虑到自己刚刚即位,不想动用虎符去发兵救郡国,于是就派遣严助以节发兵。严助到达会稽郡(治在今江苏苏州)后,郡守以不见虎符不能用兵为由,拒不发兵。严助当机立断杀了一名官员,向官兵宣告了武帝的谕旨,准备发兵浮海救东瓯。严助的兵马还没到,闽越就自行退兵了。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兵犯南越(治在今广东广州),武帝再次发兵援救。就在这时,闽越王的弟弟馀善杀了闽越王归降汉朝,于是武帝令严助前往南越进行安抚。南越王感激汉朝相助,派太子婴齐随严助来到长安,以示归顺。汉朝出兵援救南越前,淮南王刘安曾上书力谏不要出兵。严助出使南越回朝途中,向刘安传达了武帝的谕旨,对其进行嘉奖和安抚,并说服刘安与他一同回长安面见武帝,此举深得武帝欢喜。严助出兵闽越、出使南越,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至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百越各部全置于汉朝统治之下。
为了表彰严助,武帝任命他为会稽太守。严助赴任数年,没有向朝廷报告郡中事务,武帝颇为不满,于是下诏责问。严助十分恐慌,上书谢罪,并愿罚俸三年。武帝将严助诏回朝廷,留侍宫中,每逢有异事,就命他作赋颂。后淮南王刘安来京都长安朝觐时,与严助经常往来,交私颇深,还以重金贿赂严助,探论朝中之事。元狩元年(前122),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衡谋反。严助因为与淮南王刘安交好,牵连入狱。武帝因严助是亲信的臣僚,想开释他,“欲勿诛”。廷尉张汤争辩道,严助出入禁门,是腹心之臣,但却与诸侯如此交私,“不诛,后不可治”。于是严助被斩杀后弃尸街头。
严助富文采,曾与东方朔、枚皋、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相交游,作辞赋。著有《相儿经》、《严助赋》等三十五篇,均已佚没不传,只遗存了《谕意淮南王》及《上书谢罪》二文,见《汉书·严助传》。
今嘉兴南湖区少年路北嘉兴辅成小学校园内有一个占地约二千平方米的土墩,相传为严助墓地,俗称严将军墓。据方志载,此墓“有古树大数寻,枝叶皆西北向,天将雨,辄作剑佩鸣”。另外,绍兴市绍兴县内有“陶堰司徒庙”,相传也是为祭祀会稽太守严助而修设的。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