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天酷热难当的天气,让人难以消受,想喝有滋有味的夏日饮品,但又不想和化学添加剂扯上关系,怎么办?
有这样一种人,早早地就躲进厨房捣鼓起来,动动脑筋动动手,亲自制作消暑美味饮品,轻松赶走暑天带来的烦躁。借着这股DIY的风潮,@南湖晚报征集了三位达人,只要简单三部曲,就能让嘴巴享受夏日难得的清凉。
一杯酸梅汤,冰力无限
自制达人:@老博卡拉
饮品:酸梅汤
在夏天,最传统的降暑饮品非酸梅汤莫属。作为民间的传统清凉饮料,酸梅汤以其酸酸甜甜的口感,一直得到热捧。
作为一枚资深“吃货”及烹饪达人,嘉兴微博网友“老博卡拉”每到夏天就想喝上一杯冰镇的酸梅汤。那样的冰爽口感,让她想起儿时的弄堂以及那些摇着蒲扇在树阴下聊天的老街坊。
“老博卡拉”说,虽说超市里有各种品牌的酸梅汤,但她担心糖分和添加剂超标,总是难以下手。于是,按照外婆教的方法,她决定动手自制酸梅汤。到大药房的中药柜买齐材料,这就可以开动了!
材料:乌梅10颗(可用杨梅代替),山楂片20片,甘草10片,冰糖50克,凉水2升,桂花少许。
【做法】
第一步:将乌梅、山楂片、甘草冲洗后浸泡半小时,中间换几次水。锅里备好2升凉水,放入洗净沥干的这三样东西。
第二步:大火烧开后,换小火再煮1个小时,之后放入冰糖,化开后搅匀关火。
第三步:等凉了以后倒入壶中,完全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要喝时,取出放入少许干桂花即可。
轻松三步后,记者品尝了这碗自制的冰镇酸梅汤,口感清凉纯正。
功效:酸梅汤除了解暑之外,还是恢复活力的良品。因为酸梅性温味酸,含有丰富有机酸,可以抑制人体因乳酸过高而产生的疲劳感。夏天,很多人喜欢吃生冷食物,容易导致消化道疾病,喝些酸梅汤可以起到保护肠胃的作用。此外,它还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清肠胃。
功效:常温下酸梅汤容易变质,如果表面有细细的泡沫浮起,说明不能喝了,所以如果一次喝不完,建议放冰箱冷藏,最好及时饮用。
一壶青柠薄荷饮,偷得半日闲
达人:@carrie暖暖
饮品:青柠薄荷饮
炎炎夏日,尽管窝在家里,还是能感觉到逼人的热空气,随便动一下,人就汗流浃背。这个时候,来一份冰凉的饮品,让人幸福感顿生。
网友“carrie暖暖”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职员,这个1988年出生的女孩热爱美食,还在念大三的时候,她就喜欢关注一些美食博客。大学毕业后,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carrie暖暖”就开始在厨房里捣鼓起来,然后用相机把自己的美食作品拍下来。
这次“carrie暖暖”推荐的是这款青柠薄荷饮品,一是食材简单容易准备,二是做法家常,谁都可以DIY。
材料:青柠檬1个,几片薄荷叶,蜂蜜1勺,0.5升水。
【做法】
第一步:将青柠檬洗净,然后对半切开。
第二步:在水壶中倒入事先凉好的开水,然后用压柠檬器压半个柠檬,将汁倒入壶中。
第三步:将剩下的半个柠檬切成薄片,放入水壶中,最后调入蜂蜜即可,然后放几片薄荷叶做装饰。
功效:柠檬富含维生素C、B1、B2,能让皮肤变得光滑、细腻、白嫩,蜂蜜有滋润和营养的作用。早上喝一杯柠檬蜂蜜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具有一定的排毒功效。冰镇后饮用,还能起到解暑清凉的作用。
功效:柠檬蜂蜜水又酸又甜,喝完之后,记得刷牙保护牙齿。
一碗紫薯冰激凌,诱惑十足
达人:@吴语浓浓
饮品:紫薯冰激凌
夏日来袭,不少人只想大口吃冰激凌,尤其是孩子们,每天期待着享受冰激凌带来的快乐,但还是有很多人担心冰激凌里的添加剂和糖分,尤其是家长们。既然如此,不妨来一次DIY,让自己吃得安心、舒心。
网友“吴语浓浓”,姓胡,是一个嘉兴妹子,也是一名90后。别看她大学刚毕业,但是她早已擅长各种甜品的DIY,很多设备和材料都是她从淘宝上网购来的。夏天到了,小胡设计了一款紫薯冰激凌。在冰激凌上放上“Q滑弹牙”的紫薯小丸子,既好看又好吃。
材料:牛奶500毫升,蛋黄2个,紫薯1个,糖150克,黄油(可用淡奶油代替)。
【做法】
第一步:紫薯削皮、切丁,隔水蒸熟后弄成泥状,放入木薯粉,揉成小圆子,下水煮熟备用。
第二步:蛋黄加糖、牛奶,倒入奶锅,拌匀后备用;
第三步:小火加热奶锅,边煮边搅拌,等到奶锅里的液体开始有沸腾的迹象,立即离火,倒入全部的黄油或淡奶油,搅拌均匀,等彻底冷却后放进冰箱冷藏1个小时。
简单三部曲后,一碗冰激凌就出炉了,然后放上一颗颗紫薯小丸子,形色味兼具。如果想要尝试其他口味,还可以加入水果、葡萄干等。
功效:对于冰激凌,人们总是“又爱又恨”,爱它的口感,又恨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实际上,自制的冰激凌凉甜可口,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稍微吃些冰激凌,可以开胃补充体力。
贴士:尽管冰激凌诱惑难当,但是吃冰激凌时进食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刺激内脏、血管等,减弱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和杀菌能力。还有一点,冰激凌糖分高,不能贪吃哦,尤其别长期代替正餐食用。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