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科学发展观 >> 图片集锦

南湖区:文化铸就城市之魂【图】

2009/12/28 来源: 作者:

 

    有人说,文化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要如何去抓住城市的灵魂?就让我们翻开南湖区2009年的文化画卷,去寻找那些依然鲜活的记忆——

    最是难忘金秋十月,首届中国城市合唱周唱响“歌城”,城市文化品牌增添了浓墨重彩。第二届城乡文体十大联赛让精彩延续,打联赛已成为南湖城乡居民的生活新时尚。而在广阔的乡村舞台上,“桃花仙子”是凤桥桃花节上最美的风景,七条祥龙是七星湘湖文化节上最火的节目,晶莹剔透的葡萄则是大桥葡萄文化节上最甜的印记……

    我们同样欣喜地看到,嘉兴环南湖文化创意产业带被浙江省发改委列入重点扶持构建的十大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还被列入全省集聚发展的三十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

    惊喜也好精彩也罢,南湖人越来越感受到文化赋予一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在文化的浸润下城市品味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只有大力锻造文化软实力,才能为区域科学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力。

 

  品牌文化深入人心

  ——用歌声唤醒城市灵魂

    2009年10月11日至15日,南湖中国城市合唱周暨第七届南湖合唱节在嘉兴市南湖区隆重举行。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亲临南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想不到’一个区能拥有一百多支合唱团队,‘想不到’一个区还成立了合唱协会。” 自2003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嘉兴南湖合唱节以来,南湖区全力打造 “歌城”品牌:年年有大赛,季季有比赛,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排练,城市的灵魂也仿佛在歌声中一夜苏醒。

    走进南湖区的社区、公园、学校、企业……经常有群众自发在一起,放声高歌。在这些自发组成的合唱团中,有夕阳红、退休职工和社区等老年合唱团;有中小学等合唱团;更有一些训练有素的成人合唱团频频参加全国、省、市的合唱赛事。甚至在广大农村,通过城乡结对帮助,也自发建起了农民合唱团。群众合唱已经走进百姓的寻常生活,成为南湖人精神生活的一道新风景。

    要让“歌城”品牌之路越走越远,唯有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创新实践。

    “城市合唱”的新理念首次被植入第七届嘉兴·南湖合唱节。南湖区将视线锁定在群众合唱上,把这一大众艺术作为城市品牌来经营,以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致力打造一座群众自己的“歌城”。南湖区以大胆魄力争取到“中国城市合唱周”这一全国性大赛的承办权,使合唱艺术在南湖的土壤上深深扎根。在大赛运作机制上,南湖区又进行了新尝试,首次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由区旅游协会牵头运作,承接外来合唱团队的食、住、行、游。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合唱周仅合唱团队接待一项就可创造GDP达130万元,不仅降低了大赛运行成本,也为全区三产服务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在田玉斌理事长看来,南湖区对合唱文化事业的重视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这次中国合唱协会将中国城市合唱周首届举办地放在嘉兴南湖,希望南湖区能够把合唱这个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群众投身合唱,享受合唱。

    的确,本次合唱周的成功举办,为南湖区今后举办大型合唱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让南湖区更加明确了将合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南湖人看来,合唱永远没有休止符。合唱周虽然结束了,但打造“歌城”品牌的脚步却越来越快。目前,全区已制定了《南湖区歌城(合唱之城)建设行动方案》,打造合唱示范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初步形成与南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与文化发展相配套的歌城建设体系,让“歌城”品牌成为全区发展合唱事业乃至文化产业的长效品牌。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为城乡居民烹制文化“大餐”

    今年,余新镇金星村舞蹈队的姑娘们特别兴奋,她们自编自演的舞蹈《美丽姑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秀”了一把。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姑娘们自信、娴熟的舞步却毫不逊色。金星村舞蹈队队员宋华芳告诉记者:“以前看到别人在舞台上表演很羡慕,现在自己也能上台表演了,感觉好像也和明星一样,很自豪!”今年,金星村还被评为全省“种文化”先进村。

    统筹城乡发展,核心就在文化融合。南湖区以繁荣城乡文化生态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引擎,充分利用城乡布局均衡的优势,于2004年全区6个街道和5个乡镇、48个城市社区和73个行政村签订交流协议,自愿结成对子。文体节目互动、文明创建互学、城乡居民互助等一系列城乡结对交流活动率先在全省结出硕果。

    5年多来,南湖区越来越多的单位、社会机构加入了城乡结对交流的行列。目前,275个区级以上文明单位、63个农村行政村、59个社区、19个市级机关、40个区级机关参与其中,有503对1006户城乡家庭结成了对子。

    城乡文体十大联赛更掀起了一场城乡文化互动融合的大平台,扭秧歌、敲锣鼓、舞狮子、跳健美操……打联赛已成为南湖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新时尚。和以往政府包办文体赛事不同,十大联赛则由城乡居民自己“做主”:拟定16项赛事在当地媒体公示,根据群众意见,最终确定10大比赛项目,赛事也均由镇、街道自主申报承办。自己选出来的文体活动,群众的参与热情自然异常高涨,不少新组建的群众性文体队伍也不断涌现出来。

    面对南湖区“种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之势,文化不但要“种”,更要“育”。南湖区将把十大联赛打造成常年开展的品牌活动,从而使文化的种子能够真正在城乡开花、结果。

    为活跃群众文化,南湖区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的文化硬件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已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端午民俗文化节、“一镇(街道)一节”、“一村(社区)一品”等活动也为南湖区的群众文化添了一把火。在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中,南湖区积极挖掘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开展了民俗歌会、民俗表演、踏白船比赛、裹粽子、香囊制作等多项颇具民俗风味的活动赛事,参与比赛的群众达3000多人次,观众达10多万人次。南湖区群众的舞台正变得越来越宽阔,文化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一镇(街道)一节”、“一村(社区)一品”日渐成为南湖区各镇、街道的文化坐标,余新渔里之谣文化节、凤桥桃花节、大桥葡萄文化节、新丰汉塘文化节、七星湘湖文化节等已形成规模,建设街道竖起“相聚建国路”节庆品牌,新嘉街道掀起“老字号”招商热潮,南湖街道社区广场艺术节搭起居民大舞台,新兴街道以“文化十景”引领时尚,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则借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嘉兴国际网球中心等阵地把文体事业办得红红火火。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创意引擎为城市发展增动力

    文化是一种支撑,一种引领,同时也是生产力。文化产业对于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南湖区拥有独特的优势。除了优先承接上海文化产业集群辐射的区位优势外,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越的科教资源、旺盛的社会需求等条件都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南湖区欲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全面向创意设计、旅游休闲、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领域进军。在“党委决策,政府推动,文化人才投入,民间资本参与”的发展模式下,文化产业发展成效初显。

    环南湖文化创意产业带初具雏形。嘉兴环南湖文化创意产业带被浙江省发改委列入重点扶持构建的十大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还被列入全省集聚发展的三十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

    今年以来,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动作不断,陆续引进了上海文新CG艺术谷、中华网网页游戏孵化器平台、嘉兴报业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德融融资担保平台等重大项目,并与上海创意产业协会、上海文新传媒创意文化推进中心、中华网科技公司、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上海狂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创意团队和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园区的创意氛围日益浓厚,打造创意品牌的势头也愈发强劲。近年来,“江水如蓝•博巴油画训练班文献展”、“创意与环保”铁哥们环保铁艺展、2008中国(嘉兴)创意产业论坛、创意产业杭州推介会、嘉兴首届国际钢雕艺术节、第二届中国网页游戏高峰论坛、2009南湖杯全国flash公益动画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的举办,使创意产业园的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园区已集聚各类创意企业38家,其中设计与广告类企业19家,传媒与动漫类企业3家,文化与艺术类企业4家,配套服务类企业12家,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文化企业资产总计21525万元。

    文化产业化道路似乎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破冰的希望。南湖区正试图用市场化的方式,利用“非遗”的影响力促使《江南武魂》表演成为南湖区甚至嘉兴市的一个旅游项目,从而使得船拳和掼牛这两项“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近日,由中国民族民间体育开发研究会授予的“嘉兴掼牛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也在南湖新区的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挂牌成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正需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来支撑,无论是对掼牛等非遗文化,还是对全区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竹刻、黑陶、泥猫、船模等民间文化而言,把文化推向市场,使之产生文化品牌效应,或将成为一项前景光明的新兴产业。

    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也是南湖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依托“休闲嘉兴•时尚南湖”的活动平台,着力对接2010年世博会,南湖区把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规划打造南湖景区-梅湾街-美食街-女人街-华庭街-月河街-落帆亭-北京城的旅游休闲线路,形成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亮点。利用“一镇(街道)一节”、“一村(社区)一品”推出农村旅游特色线路,辅以特色农副产品展、饮食文化展示会等经贸活动,创造无限商机。近年来,南湖区也看准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不断加快对月河历史街区、船文化博物馆、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凌公塘生态景观区、梅花洲景区、周家庄园、渔里农庄等旅游项目的建设招商,组织企业在义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大连中国旅交会、浙江省旅交会、市旅游局组织的世博宣传活动上“亮相”,全面推介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南湖区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以文化带动经济,以文化滋养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塑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之魂。

 

热烈祝贺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成立暨嘉兴日报社成立25周年!

标签:编辑:王思一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