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简 报
第90期
编者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根据我省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当前拟重点规划建设八种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分别是物流区、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文化商旅综合体、新型专业市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灵活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共管等运作管理模式,并从规划引导、政策促进、人才支撑、招商选资、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扶持,确保其顺利发展。根据区委书记魏建明在“研究与建议”第53期上作出的批示要求,现将学习资料予以转发,供大家学习参阅。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
近期我们对服务业集聚区做了一些调研。调研中发现,各地对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太清晰、统一,有必要就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界定、发展重点、运作管理和保障措施等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关于概念界定问题
在国内来说,服务业集聚区是一个新概念,大家还比较陌生,目前对其理解差别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和建设推进。
上海在国内最早引入服务业集聚区概念。2004年上海提出了关于构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工作设想,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指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及相关休闲、生活配套设施较为集中,商务、生态和人文环境协调,具有较强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知名企业集聚能力的区域。鉴于上海具有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他们将微型CBD作为服务业集聚区的主要形态。
江苏借鉴上海经验较早引导开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07年出台了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将服务业集聚区定义为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产品交易市场等6大类服务业集聚区。
借鉴上海和江苏经验,结合浙江实际,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应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具体来说,具有以下特征:
——众多同类或相关企业集聚。服务业集聚区必须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单个企业经营的集聚空间不能算作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可以是同类企业,也可以是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相关企业,以及有关配套服务企业或机构,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关联和促进关系。
——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一般情况下,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共享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兼具专业性和综合性等多种类型。服务业集聚区有的是专业性的,如物流园区、科技创业园等,以某一产业为主导,其他相关产业作为配套;也有的是综合性的,如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依托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集聚多种类型的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调研中我们感到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各地将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尺度定得过大,主要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将整个城市新城或旅游景区当作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尺度与城市新城、旅游景区等具有较大区别。城市新城大多包括公建、居住、工业等各类建设用地,旅游景区往往包括山体、水面等非建设用地,空间尺度都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相对单一,以公建用地为主,空间尺度相应较小。一个城市新城中有可能分布多个不同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
误区之二:将多个同类功能地块“打包”成一个集聚区。集聚区在空间上是集中连片的。对于用地不相邻但功能相同的多个地块,应视为多个集聚区。避免将同一行政区域内所有同类型服务业发展地块划入一个集聚区。
由于不同服务业行业用地需求差异较大,服务业集聚区空间尺度的界定也不能搞“一刀切”。从现实情况看,集聚区空间尺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占地面积较小、建筑密度较高的集聚区。这类集聚区可能仅占了几公顷用地,但内部的建筑高度密集,比如一栋或几栋高层(小高层)建筑,体现“楼宇经济”特点。集聚区主要提供办公和实验场所,入驻的大多是企业总部、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类型企业。
另一类是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密度较低的集聚区。由于物流、市场、会展和旅游等行业所需的建筑空间与一般办公空间不同,以低层、低密度建筑为主,因此这些企业集聚形成的集聚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二、关于发展重点问题
当前我省服务业也出现了一定的集聚态势,需要选准重点,因势利导,加以扶持和培育。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省拟重点规划建设八种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物流园区
总体来说,物流企业布局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集中布局的空间载体,是指多家物流企业及物流相关机构集聚的场所,一般具有仓储、运输、货代、配送、简易加工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浙江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2008年全省拥有各类物流企业2.6万多家,其中国家A级物流企业38家,占全国l/10以上。各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物流园区,如杭州传化物流基地、嘉兴现代物流园等。各地建设物流园区的积极性很高,有必要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物流园区以集聚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企业为主,布局主要有两个倾向。一是依托交通枢纽布局,倾向于布局在邻近机场、港口、铁路站场、公路结点等区域。二是围绕需求中心布局,倾向于布局在产业集群、开发区(园区)、专业市场和中心城市近郊等区域。
(二)总部基地
由于知识要素和土地、劳动等其它生产要素区域分布的不均衡,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具有空间分离的需求,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需求越来越多地变成现实。总部与制造环节分离现象最先出现在跨国公司,近几年浙江民营企业跨区域投资大大增加,也产生了建设总部基地的强烈需求。当前浙江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县(市)总部经济发展势头正旺,纷纷划出专门区域,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化布局,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多种名目的企业总部集聚区块。我们将其统称为“总部基地”。
从浙江情况看,按层次分总部基地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心城市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的特殊功能区块,比如杭州黄龙商务区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区域销售中心、商务企业入驻。规划建设中的杭州钱江金融集聚区,也将成为杭州乃至全省金融业的核心区域。另一类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以吸引当地龙头骨干企业入驻为主。如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总部经济园目前以16家本地企业和4家外地商会为主开发建设23幢总部楼宇,有18家全国纺织业百强企业、47家外商投资企业和638家国(境)外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入驻。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总部基地”是个总称,不同类型的企业总部集聚区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在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如果在城市CBD以外的交通通信便捷区域,集办公和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楼宇群可称之为微型CBD或城市综合体;如果是银行、保险和证券等总部集聚的区域,若空间布局形态是块状的,可称之为“金融集聚区”,若沿道路街道布局,可叫“金融街”,等等。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同样也可以用不同的称谓。
(三)科技创业园
科技创业园是以科技创业为重点,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政策扶持为支撑,集技术检测与推广、工程研究与实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这个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用创办科技创业园这一空间载体,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入驻,已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近几年全省科技创业园区发展较快。如嘉兴科技城已引进研发机构20多家,科创企业近60家,培训机构10多家,有来自国内外300多名各类各级研究和管理人才投身科技城建设和发展。
科技创业园主要依托科技资源集中区和产业需求区布局。一是布局在高技术新产品生产制造基地,依托生产制造业的研发需求形成集中布局。二是邻近理工类院校等研发人才集中区布局,或者直接设在院校内部。
(四)创意产业园
创意产业园是以创意为主的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集中的特色区域,包括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游戏动漫等多种类型。
浙江是全国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区块。杭州LOFT49集聚了美国D1设计库、潘天寿环境艺术研究院、江南布衣等20多家创意设计公司。嘉兴国际创意产业园入驻了当代中国艺术中心、铁哥们等13家创意企业。立足创意产业基础,建设创意产业园,是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创意产业园布局倾向在专业人才集中、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主要利用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改造形成。一是改造利用工业旧厂房建成集聚区,如嘉兴对东栅工业功能区实施退二进三改造建成嘉兴国际创意产业文化园;二是改造利用存量农居,并优化提升村落整体环境建成集聚区,如杭州萧山区选择在城郊结合部的白马湖建设农居创意SOHO;三是邻近艺术类院校等专业设计人才相对集中的地区布局,如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布局在靠近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原杭州双流水泥厂内,这一选址也充分结合了第一项因素;四是依托传统工艺和特色资源布局,如丽水龙泉利用青瓷工艺积淀建设青瓷文化创意园。
(五)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
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是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的集聚区域,以软件开发、生产、售后服务为核心,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软件等相关产业,积极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当前,世界服务外包正在蓬勃兴起,2007年全球跨境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总额约为4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16000亿美元。顺应这一趋势,很有必要建设一批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抢占世界服务外包的市场份额。
浙江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已有一定基础。2008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3793亿元。但总体而言,我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布局比较分散,集聚效应不够。规划建设若干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有利于优化全省软件业整体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
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布局倾向在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地区,与知识要素分布紧密相关,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础较好,应加快整合软件企业、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打造高品质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以行业软件、网络与电子商务等为重点,建设特色化、专业化软件园。
(六)文化商旅综合体
文化商旅综合体是指或以商业为核心,或以旅游为核心,形成的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体或区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文化、商贸、旅游等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加注重服务的综合性和配套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商旅综合体这种新型业态应运而生。浙江商贸和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但这类多功能综合体建设却相对滞后。因此,要加快文化商旅综合体建设,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文化商旅综合体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shop-ping mall模式,即依托传统商贸业拓展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多种业态的建筑。二是特色街区模式,即依托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建设主题鲜明街区。三是景区拓展模式,即依托旅游景区,集聚住宿、餐饮、休闲等经营主体。
(七)新型专业市场
新型专业市场是指在传统专业市场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具有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功能的专业市场。换句话说,新型专业市场是传统专业市场的升级版。新型专业市场的网上交易应占相当比例,真正成为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价格中心。
专业市场发达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优势。2008年,全省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已突破8000亿元。一些专业市场已突破了单一的交易功能,积极向具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功能的新型专业市场转变。这些发展趋势,为培育新型专业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型专业市场布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依托现有市场布局,提升现有市场的服务功能,运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模式,拓展发布、会展、旅游新功能。二是整合市场资源,科学选址建设新市场。新市场选址大都在城郊结合部或邻近区域性交通节点区域。如杭州对市内五大农副产品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将五大市场全部搬迁至余杭区,集中打造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八)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
浙江产业集群发达,中小企业居多,对金融、会展、信息、物流和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有较强烈的共性需求。目前来看,产业集群的这种服务需求并未得到较好的满足。农业方面也同样有这种服务需求。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多种类型的服务业企业集聚的空间场所,在这里可以为多类制造业或农业产业集群提供一揽子的配套服务。
目前,这类综合性的集聚区虽然数量甚少,但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组织形式。比较典型的是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已建成船舶产业服务中心,为台州及浙南地区的船舶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国际采购、保函质押、船舶设计等多项服务。
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主要围绕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等布局。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发展中应注重深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互动,引进优势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三、关于运作管理问题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成功与否,除了要选准重点,采用适当的运作管理模式也十分关键。从目前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看,以下三种运作管理模式是各地在集聚区建设中采用较多的。
(一)政府主导模式
由各级政府或政府背景的。投资开发公司负责集聚区日常管理和建设投资。这里所说的日常管理主要指集聚区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教育、医疗、治安等社会事务管理仍由原行政区负责。目前省内大部分集聚区采用这一模式。
有的集聚区采取“管委会+国有投资公司”的运作管理方式,如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市为推进之江文化创意园建设,2008年成立了新的事业单位——之江文化创意中心,作为推动之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常设办事机构。同时成立国有独资的之江创意园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之江文化创意中心的下属单位,负责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创意产业会展、咨询等工作。这一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园区从2008年3月开始整治,2008年10月开始招商,目前整治完毕的5000平方米招商全部完成,已入驻25家企业。
也有集聚区直接由国有投资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如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为推进会展中心建设,宁波市专门组建了国有独资的国际贸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国际会展中心的策划、组织、运营、服务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国际会展中心的运行模式,资金优势较强。目前,常年展1号馆已交付使用,主要入驻以小家电为主的家电电子产品展。
(二)企业主导模式
由企业主导实施集聚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这里所说的企业或是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但有别于专门为集聚区开发而组建的政府背景的国有投资公司。
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嘉兴国际中港城等均由企业自主开发、自主招商,是典型的企业主导模式。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总投资2.5亿元,利用星星电子集团闲置厂房,由浙江物产集团与星星集团合作建设。嘉兴国际中港城由浙江中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招商工作也由该公司负责,目前已入驻环球百货等商贸企业。
企业主导也可以是政府引导下的企业主导模式,如上海八字桥创意集聚区。2003年,卢湾区政府决定对汽车制动器厂老厂房进行改造利用,以发展创意产业。采取租赁承包的市场化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有限公司获得20年承包经营权,负责具体的开发定位、规划论证、包装策划、改建招商和管理工作。这一做法不同于上述企业自主开发模式,而是由政府决定要不要开发,如何开发以及后续管理由企业解决,其运作经验值得浙江借鉴。
(三)政企共管模式
这一模式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由企业与政府共同建设管理集聚区。
东阳横店影视城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横店影视城由横店集团投资建设,影视城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由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负责。为更好加强影视城管理,东阳市成立了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常设机构,负责园区规划指导、招商服务等工作。
总体而言,三种运作管理模式各有利弊。政府主导模式具有协调能力强、建设推进速度快等优势,但对政府决策要求较高,一旦决策失误,就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主导模式具有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等优势,但在项目前期推进时相对比较困难,加上企业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天性,在产业导向、招商重点等方面可能会与区域定位发生偏差。政企共管模式兼具政府协调能力强、企业体制机制活等优势,但也有可能因为政府和企业协调不够而影响效率。
鉴于三种运作管理模式特点各不相同,各集聚区应针对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运作管理模式。一般说来,科技创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新型专业市场等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任务较重,更适合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总部基地、文化商旅综合体等集聚区涉及较多商业地产开发,更适合企业主导模式。物流园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个体差异较大,可以灵活选择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模式。部分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集聚区可采用政企共管模式。
四、关于保障措施问题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还是个新生事物,尚未引起普遍的足够重视,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还不少。为了推进其顺利发展,需要认真研究鼓励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
虽然我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刚起步,但在部分类型集聚区中已出现各地争相上马、重复布局建设问题。也有的集聚区出现占地面积过大、功能定位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规划指导以优化整体布局。
加快集聚区的规划编制。抓紧研究编制《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总体规划》,科学确定首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及其备选目录。同步推进11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编制当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总体规划。对列入省规划布局内及其备选目录的集聚区,还应当分别编制单个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以及具体实施计划。
加强集聚区的分类管理。选择一批已有一定基础、符合区域定位且发展前景看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加以重点培育;选择一批发展前景看好但目前基础尚不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纳入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的备选目录,加以重点跟踪,条件成熟后及时认定为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建立按季、按年统计直报制度和年度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对长期发展状况不佳的集聚区实行退出制度。各地也要加强对重点集聚区的服务和管理。
(二)加强政策促进
针对我省集聚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状况,加快研究制定集聚区促进政策,从财政、金融、土地、税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强化财政扶持。省服务业引导资金应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倾斜。11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并逐步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本地的集聚区发展。协助集聚区内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优先申请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国债专项资金等国家资金。
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集聚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筹资渠道。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集聚区企业开展业务。
强化用地保障。优先安排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建设用地。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要优先安排集聚区的基本农田调整;在当前总规调整尚需时间的情况下,对其中特别重大的服务业项目可以作些局部调整。物流园区、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等符合一定条件的集聚区,其土地出让方式及出让价格尽量参照工业用地实施。对利用工业厂房、农居、历史保护建筑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的集聚区,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鼓励市区“退二进三”发展集聚区,对符合规划、整体搬迁的企业,各地政府可给予原企业一定的补助。
实行税费优惠。在国家税法规定框架内,用足用好现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税收政策,可优先安排在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先行试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教育附加等地方税减免可向集聚区内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企业作些优惠倾斜。对成长性较好的服务业小企业,要在减轻租金费用负担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
(三)加强人才支撑
人才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集聚区建设必须坚持育人和引人并举,加大用人留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人才支撑。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集聚区服务业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集聚区定期开展人才在职培训,整体提高集聚区从业人员素质。鼓励高校与集聚区合作开办人才实训基地,政府有关部门可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鼓励服务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集聚区内企业骨干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相关培训考察。
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在集聚区加快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抵扣优惠。对为集聚区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家、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给予其购房、子女入学、家属落户等方面支持。对集聚区配套经济适用房和人才公寓建设给予相关支持。对集聚区企业招聘工作,相关中介机构和服务中心应予以信息发布、招聘场地租用等方面大力支持。
(四)加强招商选资
我省集聚区普遍存在企业入驻率不高、缺乏行业领军企业等问题。这就赋予集聚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进招商选资工作。
制定招商引资导向目录。根据集聚区规划要求,制定集聚区招商引资导向目录。强化目标企业管理,着力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各行业龙头企业向专业化集聚区集聚。明确集聚区招商准入门槛,禁止引进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服务业企业。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变过去的单个项目招商为集聚区招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已入驻企业等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灵活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强化二次招商,积极配合开发主体做好业态培育和引进。加大推介力度,委托具有较高水平的策划和咨询机构,对集聚区进行整体包装,创建集聚区品牌。开展专门针对集聚区招商的推介活动,组织人员赴各地进行推介招商。发挥网络招商在扩大招商覆盖面中的作用。
优化招商引资服务。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招商工作促进小组,指导、督促、协调、推进集聚区招商引资。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招商引资积极性。简化企业入区程序,对入区企业提供手续代办等一站式服务。
(五)加强平台建设
公共服务平台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提升集聚区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必须围绕集聚区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运作方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共建,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平台建设投入主体、应用主体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高层次的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协会参与平台建设。优化平台运作管理,通过理事会、董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会员制等组织形式,健全平台管理制度,强化平台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组织能力。
完善平台服务功能。突出建设重点,着力建设企业孵化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知识产权平台、服务外包跟踪平台、网络电子交易平台等。着力完善平台软硬件条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公共化的高质量服务。深入挖掘集聚区企业的共性需求,扩大平台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形成功能完善、企业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加大平台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向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倾斜。对公益性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可登记为事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以减轻税收负担;对登记为企业的服务平台,税务部门在审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教育附加等地方税减免时给予优惠倾斜。对发展初期的服务平台,在租金费用方面也应给予适当减免。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