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建国60周年 >> 征文选登

南湖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09/09/12 来源:区民政局 作者:卢宏
    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八岁华诞。88年党的建设史,是我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追求先进性、永葆先进性的历史;是南湖共产党人以崭新的姿态,创造并书写南湖儿女幸福生活的历史:在党的感召下,“共产党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理想和追求,在党的领导下,和谐社区建设日新月异,建设理念进一步明晰,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充满生机的南湖区城乡社区建设,正在她的指引下,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我国社区建设运动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伴随着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农业推广”、“合作事业”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而展开的,如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的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社区建设运动主要是在农村展开。接下来由于战争的原因,致使社区建设工作被迫停止;1949年解放后,曾经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农村合作事业,直至走向人民公社制度,在城市则建立一种国家为权威来源、单位为统治形式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经济一体制,在这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高度集中的统一命令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下没有带地方自治色彩的社区建设的存在。

    1986年,为了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国家民政部就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了城市管理;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又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将“社区服务”引入法律条文;1991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并在全国各个城市中广泛地开展了社区建设活动;1998年,国务院又将“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1999年,国家民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200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可见,将社区建设推向深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从1954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主席主持下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组织条例》起,政府就是通过居民委员会这个管道把国家的公权力传达给居民群众的,政府支持和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保障居民委员会依法实行自治,而居民委员会则协助政府把国家的政策法规落实到群众中,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国家还是把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渠道,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直坚持把居民委员会放在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第五节。基层的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但是,居民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都取代不了的,国家离不开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离不开国家。 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在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委员会,没有什么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对象除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外,就是没有单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单薄。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则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对象外,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工作面,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成了能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  

    南湖区从2000年按实运作后,及时将各街道原有的近百个小而散的居委会通过合并、撤销,优化组合为50个社区居委会,同时,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区委、区政府在区民政局增设了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开始了对社区居委会的有序推进。同时,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楼道党支部的基础上,划小党员教育管理单位,将党员活动向党员中心户家庭延伸,建立社区党员家庭教育联系点62个,每一联系点建一个党小组,形成了“党工委(街道)—党总支(社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家庭教育联系点)”为基本模式的党员教育管理网络体系。社区党员家庭教育联系点的设立实行“五定”:一是定地点,以一个或几个相邻的楼道为单位,选择具有电化教育设备和场地、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党员家庭,作为教育联系点的活动场所并挂牌;二是定人员,以10—20名左右的在册党员为规模,由有组织能力、身体健康、热心公益、责任感强、具备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小组长担任家庭教育联系点负责人,同时每个点由一名楼道党支部支委担任联络员;三是定制度,印制了家庭教育联系点工作手册、好人好事簿、走访日记簿,建立了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家庭教育联系点负责人例会制度和家庭教育联系点工作交流会制度;四是定计划,每个家庭教育联系点在年初排出年度活动计划,及时确定好每月的活动主题;五是定经费,街道党工委为每个家庭教育联系点订阅了学习资料,给予家庭教育联系点负责人一定的工作津贴,并按社区党员每人每年12元的额度,拨给社区党组织全额用于家庭教育联系点的创建。这项工作从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入手,从“便于相互沟通,便于组织学习,便于教育管理,便于开展活动”着眼,丰富了社区党建工作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先进性和影响力,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和支持率。同时,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为配好班子,选好干部,我区明确提出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队伍配备标准,通过多渠道选拔、配备,全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37.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5%。工作中,各社区制定并落实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五项制度”,全区近万名在职党员先后到社区报到登记,各社区普遍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形象在社区”、“亮身份、树形象、讲奉献”等主题活动,以及建立党员服务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与社区贫困居民结对帮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排忧解难,有利地推进了“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创建。

    现在,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成为服务百姓、促进和谐的重要基石。全区上下把社区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来抓,作为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来抓。全区社区建设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社区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区建设为提升主城区形象,为提高居民素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功能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得到拓展、社区文化日显繁荣、社区环境逐渐美化、社区治安得到保障。“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初建成效,广大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标签:编辑:杨懿泓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