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是嘉兴市的中心城区,为嘉兴市政府驻地,是嘉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7个街道、5个镇,总面积426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南湖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儒商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爱国志士沈钧儒、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褚辅成、现代文豪茅盾、翻译家朱生豪、数学家陈省身、著名作家金庸等众多近现代的名家大儒都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学习生活过。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丝绸之府、渔米之乡”,水中奇品南湖菱和“中华老字号”五芳斋粽子更是闻名于全国。
近年来,南湖区大力践行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全区创优“三创”精神,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创新推进、和谐构建“三大工程”,切实加快打造新型工业科技创新特色区、现代商贸旅游服务集聚区、城乡一体和谐发展先行区的建设,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2009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37亿元,同比增长7.0%(财政口径,下同);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8.5%,区级地方财政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18.2%,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1亿元,同比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3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5812元,分别同比增长7.0%、6.5%。
区域发展呈现新的机遇
南湖区东接上海,西靠杭州,北依苏州,南临杭州湾。15分钟之内,可从区内任意一点驾车进入高速公路网。通过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就能串联起长三角各大经济强市。与沪、苏、杭、甬等大中城市都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区位优势凸显无疑。而毗邻的铁路、空港、海港和辖区纵横交错的内河航道,又使南湖区形成了“海、陆、空”加内河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化交通网,成为长三角的交通枢纽。
随着沪杭高速铁路、嘉绍通道的开工建设、嘉兴网络型大城市的全面构筑、东进南移战略的纵深推进,南湖区的区位优势、中心城区优势进一步显现。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世博会先期辐射效应的带动,为我区承接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资源、市场,实现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提供了新的通道。同时,嘉兴市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我区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动力在招商攻坚中有新增强。
区委以“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招商,主攻央企和国资,主动对接外资和民资,招商引资工作难中有进。一是招商选资全力推进。赴北京、上海、福建等地进行蹲点招商,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引进了中国电器研究院华东分院、德晨电子、苏州利华科技等重点项目。上半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7866万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4655万美元,下降47%;引进区外内资40.5亿元,增长10.1%,其中市外内资20.9亿元,增长78%,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二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主动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抓好重大公共设施和产业提升项目建设,强化有效投入。启动建设长三角教育服务业基地、红星美凯龙市场、四通车轮等项目。全区新开工重大项目85个,竣工4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3.56亿元,增长16.2%,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累计完成30.8亿元,增长6.8%。三是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积极规划服务业集聚区、统筹城乡配套区和商贸综合体建设,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搭好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南湖新区与东栅街道合署办公,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嘉兴工业园区、嘉兴科技城、各镇经济功能区等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承载力不断提升。嘉兴科技城博士后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产业集群在转型升级中有新成效。
区委以“转型升级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坚持保增长与促转型相结合,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产业集群加快提升。产业集群的思路与规划进一步完善,工业“4+
城乡发展在统筹推进中有新突破。
区委以“统筹城乡突破年”活动为抓手,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一是“两分两换”试点进展顺利。开展了相关课题的调研工作,逐步探索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七星、余新两镇落实了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公寓安置房建设全面推进,上半年共集聚农户1321户;大桥被列为“两分两换”统筹城乡发展实验示范区,新丰和凤桥创新方法,因地制宜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共集聚农户551户。全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成运行,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900亩,实现土地二次流转面积8046亩。二是农村新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启动实施新一轮“百千”工程,编制优化“1+X”村镇布局规划,开展示范性现代农村新社区建设。新启动农村新社区7个,竣工农房334户,完成新社区公建投入1421万元。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落实强镇扩权政策,加快现代新市镇建设,完善市镇功能。投入1890万元,对27个市区老住宅区进行改造整治。七沈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污水管网建设稳步推进。四是农业招商初见成效。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农业招商,多次组团到上海、福建等地招商考察,已有14个农业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22.8亿元、外资7500万美元。
社会和谐在改善民生中有新局面。
加大民生支出,扎实推进政府实事工程,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一是民生事业有效改善。构筑完善的城乡统筹就业服务网络,新增城乡就业5243人。加快推进“全民社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3.3万人,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99%。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等建成使用,多层次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加快生态区建设,启动嘉兴工业园区绿色化工整治专项行动,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8%,新建项目全部购买初始排污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南湖模式”不断深化。二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师“领雁工程”深入实施,北师大附校二期工程加快推进。端午民俗文化品牌市区联动成功打响,第二轮城乡文体十大联赛精彩开演,镇级图书馆建设实现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继续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事业,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巩固省级体育强区创建成果,积极备战十四届省运会,国际网球中心建成使用。建立区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着手推进社区、社团、社工为主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党的建设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有新加强。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学习实践活动主题突出。全区以“打造新型工业科技创新特色区、现代商贸旅游服务集聚区、城乡一体和谐发展先行区,再上南湖科学发展新水平”为总载体,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凝聚发展共识,找准着力方向,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二是民主政治有效落实。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服务大局、履行职责、依法监督,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建设,党管武装、双拥、对台、老干部、统一战线等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实施班子凝聚力工程,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届中回访考察工作,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工作群众参与机制,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公信度。四是基层基础得到夯实。统筹推进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了“春天行动”,加强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区推行实施党员承诺制,拓展党员服务专业工作室建设,实施“党员服务年”活动,党员形象得到新提升,干群关系得到新改善。精心策划“七一”系列活动,把党的生日打造成党员的节日。五是机关作风着力转变。规范因公出国(境)、公务招待、公务用车管理,规范津补贴发放,狠抓服务品牌建设,政府形象、机关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