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弱化的情况下,人人都是腐败的“高危人群”。有些人原本素质并不差,但为了不被排斥和淘汰,只好随波逐流,最后滑进腐败深渊 |
近年来,各地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贪污腐败与职务犯罪年轻化趋势凸显,年轻干部群体成为腐败高危人群,确实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人们不能不问:“新官堕落”到底是谁之过?应该说,造成当前年轻干部成为腐败高发群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最终促使他们逐渐滑向腐败的泥潭。
为何认为官场潜规则导致“新官”腐败
年轻干部腐败堕落,主观原因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政治上丧失信仰;思想上价值扭曲;道德上蜕化变质;心理上狂妄自大,有的恃才傲物,有的法纪观念淡薄,在这样的心态下,一旦感到成长无望,就会由此诱发出腐化堕落等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年轻干部腐败堕落的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年轻官员腐败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更有干部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制度乏力的原因。腐败没有高危人群,只有高危权力,官员腐败其实都是权力缺乏监督的乱象。有人直击官员腐败低龄化与当前的官场风气有一定的关系。某些地方权力生态的复杂和混乱,潜规则盛行,是“新官堕落”的重要原因。并且认为,如果任何事情一旦成为普遍现象,个体的特殊原因往往便退居次席,外部环境因素肯定是决定性的力量。
那么,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官场潜规则对“新官堕落”的影响。“潜规则”是一种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不成文、不公开的,人们私下认可并自觉或被迫遵循的意识和规矩。有人说,如果你进入官场,像贾雨村那样不懂潜规则,轻者将你排挤出“圈子”,重者可能会殃及前途或性命。这对于急奔前程的年轻干部来说,具有极大的恐吓力和杀伤力。还有人总结了古代“新官”堕落定律,认为“新官”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当官久了都又奸又贪。所以,“新官”融入环境之后必定会堕落。认为“新官”存在两难处境:如果不融入环境,就缺乏生存余地,是个人人生的“堕落”;融入环境,又会导致熟谙潜规则之后的“堕落”,即腐败。
警惕显规则异化成潜规则
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不承认“新官”堕落定律,但也不忽视官场潜规则对“新官”堕落的影响。年轻干部走向仕途都是想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事业的,即便是贪官代表李真开始时也是想做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但是在做人、做事和做官的标准上,学生时代所受的正统教育有时在官场上似乎不适用,于是许多人变得是非不清,善恶难辨。
例如,年轻干部想仗义执言,但官场流行的做人潜规则是好人主义。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遇到问题和矛盾装聋作哑,得罪人的话不说,得罪人的事不做。有人总结官场经是,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不该说话时不说是一种聪明。
年轻干部想做事,但一种做事潜规则是把个人利益置于民众利益之上,部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上,导致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利用合法规则谋取私利。做事之道是给上级领导看的,导致造假之风盛行,“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更可怕的是有人以假为荣,以真为耻。而做事的目的是不要出事,官官相护是解决内部危机的重要法则,出了问题则实行内部解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年轻干部想升迁时,首先想的是托人找关系,请客送礼,认为干部提拔必须上面有人,不和上级领导建立私交,政绩再好与官运无关。
潜规则无时无刻不在侵害我们年轻干部的思想。在官场上如果这种风气盛行,即使主观意愿是明哲保身,客观也会陷入同流合污之境。现在更可怕的是一些显规则异化成潜规则。需要警惕的是,潜规则已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一种流行病,国人由痛恨转变成一定程度上容忍、羡慕甚至自愿效仿。在制度弱化情况下,人人都是腐败的“高危人群”。网上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写的帖子发人深省。他写道:读大学时我也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上进青年,对于官场中一些丑陋现象也看不惯,但是六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慢慢变得不再冲动,变得更理智,对许多问题也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你如果不能融入到那个圈子里去,许多事情就不好办……
设计制度时遵循“无赖”假设原则
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前提命运的战略问题。年轻干部群体成为腐败高危人群,提醒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反思以往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的做法是否科学得当。“新官堕落”有其复杂的原因,根治也应该进行系统思考。目前,最急需做的工作是优化“新官”成长环境,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一整套预防和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使年轻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
其中,一个重要设计思想是遵循“无赖”假设原则。著名英国学者大卫·休谟认为,在设计制度时必须把每个人都假定为“无赖”,通过这样一种制度设计,使私欲和丑行得到遏止。这就是制度优于人性原则。邓小平也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会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所以,我们在防止和抑制年轻干部“堕落”时,就要按照“无赖”原则设计权力制约机制,减少领导职位上的特权带来的谋取各种私利的机会,才能使那些谋取私利者望而却步。这是预防年轻干部群体成为腐败高危人群的治本之策。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