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理论园地 >> 理论时评

以“城乡文明共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009/05/24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胡 晶

  发展农村经济,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工作,对于中国发展意义重大。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农村不发展,整体文明发展就会受影响。

  嘉兴市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方面已迈出了很好的一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开展的“双结对、创文明”城乡文明共建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的发展,得到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欢迎,得到了省文明委的充分肯定。为进一步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今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第二轮“双结对、创文明”活动的指导意见》,这既是深入推进城乡文明共建工程的指导性文件,也必将对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环境、优化社会风尚,实现农村文明的不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嘉兴市的城乡文明共建工程涉及经济共建、教育共建、文化共建、队伍共建、实事共建、文明村共建等六个方面,其中经济共建围绕富民强村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富民强村工程。

  发挥各种优势,强化经济共建。各结对行政村的文明单位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效共建的原则,围绕富民强村目标,主动走访结对的行政村,了解行政村实际,摸清他们的需求,积极为行政村开展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帮助其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其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注重授村以“渔”,兴办实事好事。在共建过程中,文明单位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信息、技术等优势,除了授村以“鱼”,还注重授村以“渔”。注重帮助结对村分析发展优势,查找薄弱环节,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培训技术人才,提供有效信息,帮助牵线搭桥,切实增强了结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和基层干部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使结对村从接受“输血”逐步向自身“造血”转变。

  目前,以“经济共建”为重要内容之一的城乡文明共建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300多个各级文明单位参与了“双结对、创文明”城乡文明共建工程,其中,省、市、区(县、市)级文明单位参与率分别是100%、80%、60%,行政村参与率为100%。三年多来,各文明单位共为结对村资金扶持6994.5万元;帮助技术培训24085人次;帮助结对村修建道路649公里、桥梁162座;进行科普知识宣传17505次、政策宣传27611次;帮助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室)392个;帮助建立队伍665支;下乡送文化活动5678次、送图书30多万册;此外,兴办其他实事好事折算经费6862.62万元。目前,全市行政村共建成市级以上文明村101个。全市文明镇建成率98.4%、文明村建成率58.05%,是浙江省建成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城乡文明共建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市“双结对、创文明”城乡文明共建工程的亮点在于“点”、“面”。所谓“点”,指的是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和一个行政村结对,是有契约的“文明结缘”,因此,它强调结对双方“点”对“点”地互动;所谓“面”,指的是众多的文明单位结对行政村,这众多的“点”构成了“面”。因为有了“点”和“面”的齐头并进,城乡文明共建工程呈现了其勃发的生命力。

  “双结对、创文明”城乡文明共建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然而,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结对双方的互动性还有待强化,特别是行政村的主观能动性需进一步强化;共建的创新办法还不多;共建的长效性、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举凡种种,皆需要在今后不断改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农村又处于发展弱势的情况下,更需要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及各种文明创建组织率先垂范,积极为农村的文明发展提供援助、动力、支持,从而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文明共建水平。

  要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的创新是工作方法创新的前提。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均关乎创新能力。要提升创新能力,首先得提升人们的思维水平。也即要系统、综合、有机地看待如何创新推进文明共建工程。从组织者来说,要善于把握推进文明创建的契机,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善于抓住推进各项工作的结合点,努力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文明创建的各项资源能循环利用,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行政村角度言,应将结对共建文明工程看作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契机,牢牢抓住;从文明单位来说,将自身纳入市委、市政府的有机体中,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去为社会尽好职能、发挥作用,会更好地找寻到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所谓工作方法创新,主要指在结对互动共赢上下功夫。

  文明单位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结对村的支持力度。帮助结对村建设创业基地,大力推动发展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创业致富,保障农民的权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等。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和三产,与结对村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或投资已有的专业合作社,或投资农家乐旅游观光项目,农民可以各种形式入股,双方共同“造血”,既带动当地农民、农村“靠山吃山”,又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此外,推动民营企业扶持壮大结对村村级经济,资助结对村建设基础设施,为结对村提供经济信息和就业岗位,参与结对村扶贫帮困,推动结对村社会事业发展。通过强化村企文明结对,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进一步得到发展。各行政村则要积极抓住结对共建的契机,寻求和开拓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新进步。通过共建,双方找到共建的“共赢点”,共同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共同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

  要创新共建体制和工作机制,注重条块各级的长效联动和共建实效的检验评估。结对共建文明贵在坚持、难在创新、重在实效。党委、政府的推动十分重要,各类各级文明创建组织和各类文明荣誉获得者的自觉、尽力所为至关重要,这些均需要体制和机制的保障。要建立完善条块各级联动的长效共建体制。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城乡文明共建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城乡文明共建体制,其具体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党委、政府对各地、各部门的考核和表彰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结对共建工作机制,如共建目标责任制、共建协调指导机制、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共建监督考核制度、共建群众评议机制、结对共建双方的“五有”(有领导、有协议、有计划、有活动、有经费)机制等。还应积极探索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以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城乡文明结对共建为例,应建立健全推动村企文明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包括税收激励、表彰激励及其他多种激励措施。如运用光彩事业等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相关优惠政策,探索推动村企文明结对共建享有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新路子,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总之,全市首轮“双结对、创文明”城乡文明共建工程为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展示了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第二轮“双结对、创文明”城乡文明共建工程已拉开了帷幕,随着各地推动力度的不断加大、各文明创建组织的共建意识不断提升,这必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作者为嘉兴市文明办副主任)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