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理论园地 >> 资料集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9/05/1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                      中国有几亿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


    高层论述
 

    胡锦涛
     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利益 增进农民福祉  >>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温家宝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
     推进农村改革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

    贾庆林: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曾庆红:切实搞好农村基层先进性教育活动 用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

    吴官正:以良好的作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  >>

    刘云山: 探索新思路 培育新农民 树立新风尚 发展新文化  >>


    惠农新政

    2000年,农民收入问题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受到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被写进文件。此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从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五年来,中央高密度兑现“重农”承诺,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已经启动,并不断加快。
    2005年初,中央发出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10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 >>
    同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2006年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和今后几年要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国务院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2006年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迈出有力的一步。 >>
    12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
    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透露的消息,2005年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将超过3000亿元。2006年中央将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三是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直补资金再增加10亿元,全部达到本省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50%。四是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等项目建设。五是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六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科技发展、环境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这些惠农政策表明,2006年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问题。 >>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
    200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审议通过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并研究部署“十一五”扶贫重点。 >> 
    1月10日,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
    2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举办为期一周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另外,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交通部长李盛霖表示,将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未来5年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
……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解 读

   陈耀邦解读   陈锡文解读   马晓河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五大新名词  

   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新在何处?   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与以往有哪些区别

    第一就是改变了过去的单纯经济观点,第二,改变了过去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观念,第三,更需要重视的是,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如何让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得到实惠、得到好处。>>

   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不能只取‘村容整洁’4个字;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转移支付必须确保足额及时到位。>>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四大难题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

   建设新农村钱从哪里来

   农村最需关注七大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农民看病难、医疗保障程度低;财政支农资金难以统筹使用;城市对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低价征地损害农民利益;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市场谈判地位低,自我服务组织的发育缓慢。>>

   新农村建设的九大标志

    村农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

   新农村建设的四大难题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

    建设新农村,首要的问题是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尽快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占财政支出的“两个比重”。同时要改变目前财政支农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现状,探索资金整合使用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还需要从多种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