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是中国“粽子之乡”,粽子文化源远流长。5月18日,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将正式开馆,这也是全国首家粽子文化博物馆。
为打造嘉兴端午文化工程,传承嘉兴粽子文化,塑造嘉兴粽子品牌,做大做强粽子产业,在我市第一个端午文化节来临之际,本报联合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粽艺大赛”活动。即日起至5月14日17时,本报征集50名读者(不限民族和国籍),参加“粽艺大赛”活动。
多民族交流粽子文化
据统计,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除汉族之外,还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9个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
而嘉兴常住人口中,约有40个民族。“嘉兴的少数民族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也非常普遍。”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建国称,通过这次“粽艺大赛”活动,希望能够让嘉兴的粽子文化和不同民族的粽子文化有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让中华端午文化有一个同台展示的机会。
让端午文化与世界对接
现在,端午节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受中华文化影响,不少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端午活动。如美国、俄罗斯也有龙舟赛;在新加坡,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日本人除了吃粽子,还喝菖蒲酒;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持续20多天,进行端午祭祀,还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等活动。
记者还从我市有关粽子生产企业获悉,嘉兴粽子正走向全球,目前,我市粽子销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而随着嘉兴开放度的逐日提高,让这些富有异国特色、又有端午特质的文化和嘉兴的端午文化实现对接交流,也是此次活动主办方的想法之一。
“粽艺大赛”期待你的参与
现居住在嘉兴市的读者(不分民族、国家),有一定的包粽经验者,均可报名参加“粽艺大赛”(少数民族和外籍友人优先),同时,你也可向本报推荐身边的亲朋好友参赛。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对“粽艺大赛”材料有特殊要求的请事先向组委会说明(也可自带材料参加比赛)。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读者,均可拨打热线电话0573—82533213,15888330303,参加首届嘉兴“粽艺大赛”活动。本报将从所有的报名读者中,抽取50名幸运读者参加比赛。最终参赛名单将在5月15日《嘉兴日报》上公布。
本次“粽艺大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等奖的参赛选手将获得千元现金大奖。所有参赛选手都将获得精美的端午纪念品。另外,对获奖的部分“粽艺作品”,将现场拍摄成图片赠送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永久珍藏。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