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科学发展观 >> 重要评论

科学发展观应有嘉兴诠释

2009/03/16 来源: 作者:

  上周日,儿子在上学途中,看到矗立在嘉兴大剧院对面的一块巨大看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什么叫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一方面感动于嘉兴营造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氛围,连孩子都受到了感染;另一方面则试图以较为完整的专业术语向他灌输清晰的概念,但是,他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直说太抽象、太笼统。很显然,纯粹的理论难以在他的心灵烙下印记,我必须寻找符合他这一代人喜闻乐见的解读方式。我深知,如果我的解释有足够的说服力,那么,这种启迪或许能让他铭记一辈子。

  我搜肠刮肚,最终还是觉得简单的定义在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不如用具体事例加以阐述。我想到了新近收到的一封感谢信,这封按着南湖区南湖街道东塔社区22户住户手印的信,感谢的是去年政府实施的“1812”老社区改造工程。这些住户曾是嘉兴“五大厂”的职工,曾经遭遇过下岗失业,曾经因为生活困窘而满腹怨言。去年,市里的“1812”老社区改造工程,让他们的社区不再杂草丛生,让他们不再为化粪池漫溢而烦恼,让他们家门口有了老年活动中心……心存感激的他们,总想着要用一个最隆重的方式向政府表达衷心的感谢,于是,他们想到了媒体。感谢信上22个手印显然触动了儿子心灵,他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了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做事从人的需求出发。”

  我知道,这个概述不尽全面。但起码他的问话,让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民主评议团成员的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下全市上下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到底怎样的方式才能穿透人的心灵?我们用什么样的报道方式、什么样的报道语言才能让人看得懂、才能感染人?对于科学发展观,除了标准的书面论述外,我们能否跳出文件语言,结合嘉兴实际,找到一种通俗易懂的诠释?在今年温总理所作的两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以口语化的文风来表达政府工作报告的宏大内涵。那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让人听后倍感亲切、牢记在心。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否多一些触动人灵魂的大白话?毕竟,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诉求有着不同的解读。

  嘉兴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地市,我们很多政策、很多举措开了全国先河,我们也会遭遇到人家未曾经历的问题,所以,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嘉兴有自己的路径,对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当然也应有嘉兴特色的诠释。

标签:编辑:张国怡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