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晶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嘉兴撤地建市25周年。值此之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十分重要,很有必要。回顾嘉兴城市文明的发展,就是从“四个发展阶段”看“四个相协调”的发展经验。
嘉兴市文明城市创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起步与基础阶段(1983-1998年初)。此阶段主要是参与全省文明城市创建竞赛活动。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市委、市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嘉兴市(1996-2010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嘉兴市(1996-2010年)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及参与全省第四轮的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我为嘉兴添锦绣”活动为载体,着力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二)发展与强基阶段(1998-2001年初)。此阶段,主要体现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1998年,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运筹创建省级文明城市。1999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嘉兴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实施意见》,全面实施省级文明城市创建。2001年,举办了“心连心、兴嘉兴”纪念建党80周年的活动,以“政通人和、安居乐业”为主题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给全市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2001年11月,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浙江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三)腾飞与联动阶段(2001-2005年初)。此阶段,主要表现为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乘势而上,积极争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提出大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五城联创”目标。2001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点城市。2002年,我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4年,我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省级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满堂红”。(四)反思与跃进阶段(2005-2008年)。此阶段,主要表现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第二轮“五城联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巩固提升市域省级文明城市群创建水平,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的设想和规划。2006年,我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城市称号。2007年,我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2008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入最后筹备阶段。
撤地建市25年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是:立精神,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重服务,不断促进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倡共建,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求实效,坚持推动解决民生问题;树典型,大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抓创建,充分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办实事,着力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提素质,以人为本坚持不懈;求创新,注重培育形成特色经验;贵坚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平衡,城乡文明全面提升。
从特色经验看,具体表现为“四个相协调”:(一)战略胸襟与创新理念相协调。主要表现在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充分认识与切实把握上。在认识上,要充分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思路上,要处理好“视野”和“谋略”的关系。从“视野”上努力展示嘉兴开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和包容的气度,以及党的诞生地的高屋建瓴、人脉兴盛等等,要善谋善断、提升战略、知己知彼、与时俱进。在行动上,要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抢抓机遇、积极推进。(二)终极目标与阶段实施相协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在执行。要基于城市的实际制定准确且具发展潜力的战略并以扎实的行动付诸实施。从终极目标看,要体现参与性、特色性和结合性。从阶段实施看,嘉兴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体现了这样的特色:一是构筑大(市本级)、中(各县市)、小城镇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空间结构合理,并联系广大农村腹地的城镇——乡村文明体系。二是围绕增强“四力”(影响力、竞争力、内驱力、支撑力),增强文明发展新优势。三是针对我市城乡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要强化城乡优势互补,提升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目前,市域省级以上文明城市(县城、城区)建成率100%、文明村建成率58.05%、文明镇建成率98.45%,是浙江省城乡一体化文明建设和发展最好的地区。(三)联动共创与科学发展相协调。文明城市创建涉及方方面面,是综合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它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决定和反映了实现它的手段、途径和力量必须是联动共创。嘉兴的城市发展定位、党的诞生地的政治优势、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任务、全民小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等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创建中的这种联动共创与科学发展的相协调,其核心是举全民之力、集全民之智、为全民谋福、得全民支持、使全民受益。必须有规范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灵活多样的动员机制、网络健全的组织机制、同创共建的协调机制、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扎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多方投入的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四)内在活力与发展趋势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区域的文明创建因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人文积淀等不同显现了一种多样化的格局,比如珠江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嘉兴模式既是中国革命圣地群的代表地,又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一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嘉兴精神文明发展要符合嘉兴城市空间结构框架思路;要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网络型城市”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发展思路;要充分体现接轨上海的优势;要时刻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诞生地的成功实践。
总之,自1983年撤地建市以来,嘉兴初步走出了一条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三个文明迅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围绕建设新嘉兴的“三个定位”(长江三角洲经济重镇、上海南翼港口新市、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和“三地一和谐”(党的诞生地、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从而形成了“发挥优势、提升形象;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名城带动、联动推进;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的地方文明创建模式,凸现了强劲的内在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作者为嘉兴市文明办副主任)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