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文明城市 >> 时评

让我们都来珍爱文化遗产

2008/06/25 来源:南湖晚报 作者:

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在全市上下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际,南湖晚报携手“当代华府”,推出“寻找嘉兴民间文化绝活”活动,力图在晚报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掘和记录更多的嘉兴民间文化绝活,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散发星辰般耀眼的光芒。今天起,各种文化绝活将陆续与读者见面。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年轮,一旦被毁,不可再生。因而,古往今来,文化遗产都受到人类的珍惜和保护,每个国家都将其视为珍宝。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这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珍爱文化遗产,认真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一方面,我们要切实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首先,相关部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监管与保护意识应切实提高。据报道,苏州等地已经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干部考核,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造成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的,将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这不失为一种可喜的探索。其次,应加大对破坏文物、收购文物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旦发现就从重从严处罚,以震慑此类犯罪。再次,进一步完善各级文物保护机构,对一些重点文保单位、文保点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还应加强各类文保队伍建设。晚报曾经报道,平湖有一支由业余文物爱好者组成的业余文物保护队,在他们的努力下,平湖的平丘墩遗址、庄桥坟遗址、图泽遗址等重要文化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此举值得我市各地效仿。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只有民众意识普遍提高了,全社会人人都成监督员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才会更大。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继2006年海宁皮影、硖石灯彩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今年,嘉善田歌、平湖派琵琶艺术、平湖钹子书和海盐滚灯又顺利通过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公示,至此,我市非遗“国宝”增至6项。而随着近日市政府公布第二批46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达到了72项。我们在高兴的同时却又悲从中来,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

应该看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拍录的保护,并不能真正救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真正在传承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据报道,前不久,南湖区凤桥镇中心小学成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学校。该校早在2005年和2006年,就先后开设了竹刻兴趣班和陶笛兴趣班,并将这些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向全校高年级学生全面推广。南湖区文化馆馆长马学文认为,学校开设兴趣班、推广校本课程、成立艺术社的做法,对这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十分有利。而平湖也已将百花小学确立为平湖派琵琶艺术传承基地。这些做法无疑有利于调动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值得在我市相关学校推广。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