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镇街部门

万人成讼率列全市第二低

湘家荡区域平安综治工作 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9/08/26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徐 佩 通讯员 刘 星 姚晓红

  18.04!这是今年1至5月,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交出的万人成讼率“成绩单”。

  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断后。记者昨天从湘家荡区域管委会获悉,自万人成讼率纳入全市平安综治考核以来,湘家荡区域多措并举提升纠纷解决能力和平安建设水平,今年1至5月的万人诉讼率在全市镇(街道)中列第二低,折射出该区域平安综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织好高效协同治理网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湘家荡区域近年来积极探索、卓有成效。

  以自治消化矛盾。“红色物业”自治、党员“红管家”……近年来,湘家荡区域不断探索创新城乡一体新社区管理模式,在全区域推行湘城社区坚持了9年多的民情民意恳谈会,极大提升了区域六大城乡一体新社区的管理水平。此外,该区域还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目前已拥有120多个专业化社会组织,并成功打造了“七彩少年”“公益巴士”等活动品牌。

  法治定分止争。近年来,围绕民主法治社区的建设要求,湘家荡区域不断完善“一社区一品牌”,成立了湘城普法中心、李阿姨品牌调解室等特色阵地。今年5月,全市首个“先锋助矫”基地——“七心”先锋助矫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在湘城社区建成运行。与此同时,该区域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大平台”建设,提升街道、社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公证服务下沉至社区”等举措受到了群众好评。

  以德治春风化雨。提倡以贤传德,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评选“好少年”“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先进典型;以评育德,组建道德评议团,针对居民言行进行道德评价,既表扬好人好事,又评议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现象,根据评议结果设置“红黑榜”,引导居民明礼知耻;以善修德,以“心善、言善、行善”为目标,涵养居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织密纾困解难服务网

  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矛盾化解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湘家荡区域积极推行“主要领导直通基层”——凡是政务电话反映问题或信访件均由区域主要领导签批,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力求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化解。今年上半年,该区域共受理处置政务电话、来信来访281起,处置率100%。

  分管领导沉入基层。湘家荡区域严格落实“联系社区领导每月15日下社区接访”“值班领导每日信访室接访”制度,定期开展“1+3+N工作专班”重点人员走访稳控。此外,该区域大力推进“清初访、查重访、化积案”攻坚行动,各环节均严格落实信访首办责任制,有效促使初信初访尽快得到解决,所有信访积案实现领导包案办理。截至目前,该区域已成功化解信访积案7件。

  网格资源服务基层。湘家荡区域将每月25日作为“网格服务日”,网格员、党员、“三官三师”等网格服务主体全员开展服务——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以“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为原则予以就地化解处置;针对疑难问题,由警官、律师等专业人员介入,通过“警调对接”“诉调对接”机制予以化解。今年上半年,该区域共收集各类事件6.47万条,闭环处置率100%,初步实现“资源在网格叠加、力量在网格沉淀、工作在网格联动、矛盾在网格化解、任务在网格落实”。

  织细法治教育宣传网

  关注社区帮教。近年来,湘家荡区域不断加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电脑、摄影等多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帮助归正人员掌握多项生活工作技能。此外,该区域还积极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工等社会资源的力量,组织“读书、读理、育人、育心”文化教育活动,抓住“善”“诚”“责任”“感恩”等主题词,教育归正人员端正人生态度,心存感恩之心、敬畏之心,重拾生活信心。去年以来,该区域未发现辖区归正人员重新犯罪。

  坚持“送法上门”。该区域每月组织两级(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同法律顾问深入企业分专题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向企业负责人、员工提供法律服务及咨询,并结合企业走访,采用法治宣传服务企业菜单模式,按企业需求开展法治教育。今年初以来,通过上门服务、集中宣传等方式解答企业法律问题21个,收集涉企矛盾纠纷12起,均已成功化解。

  加大法治宣传。为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该区域主动落实无诉讼社区创建,联合文化条线,通过文艺作品演出、模拟法庭案例演示等形式,开展婚姻家庭、财产安全、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案释法的手段,让群众知法、懂法、尊法、守法。今年初以来,该区域共计开展各类相关活动50余场。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