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红色代办”、“渔里文艺团”、“青春伴读”等26支志愿服务分队,形成余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日前,余新镇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各村(社区)也陆续召开部署会,余新镇将通过整合镇级志愿服务资源,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加入,做优做强高铁南畔的志愿服务品牌,全面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乐章,助力南湖区打造红色志愿之城。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余新广泛传播、落地生根,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余新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现新时代品质生活为重点,组建镇、村(社区)两级组织机构,打造“实践所—实践站(文化礼堂)—实践点”三级服务阵地,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把阵地打造成为面向基层党员群众,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服务基层群众的百姓之家,传播精神文明的展示平台。
余新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所长,党委副书记任副所长,宣传委员任秘书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分管宣传的班子成员或文化专管员服务日常管理和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镇村两级联动,构建文明实践网络。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文体活动中心等场所,建设文明实践站,结合本村(社区)特色,打造亮点。结合智慧书房、市图书馆分馆、党员先锋站、文明单位等场所,广泛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通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余新镇将成立志愿服务大队,对各部门志愿服务组织资源进行整合,组建红色、惠民、文化、风尚、暖心五支分队,以项目、计划制定志愿服务活动表,开展政策宣传、理论宣讲、“红色代办”、心理咨询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并将通过余新镇社会组织孵化园,引入和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动员民间志愿力量加入,定期征集、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做好供需对接,以更专业化、多样化服务,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与此同时,用足用好文化专管员队伍,依托“渔里艺术团”培育扶持基层文艺骨干、业余文体团队和民间文艺社团,增强农村文化的内生动力。
活动中,余新镇将提升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做强“渔里讲堂”、道德讲堂等宣传载体,深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主题宣传活动,结合余新镇“渔里之星”、“文明家庭”等年度评选活动,推选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性强的“道德标杆”。组织道德先锋人物深入群众开展宣讲,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充分发挥“渔里宣讲团”志愿队伍力量,注重挖掘“百姓名嘴”,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
结合国家卫生镇创建,余新镇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宣传文明出行、文明餐桌等知识,开展垃圾分类、巡河治水等行动。开展“书香余新”建设,依托市图书分馆、智慧书房、农家书屋等阵地打造基层读书品牌。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好文化礼堂、家风家训馆等场所,多渠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耕读文化、慈孝文化和乡贤文化。鼓励和引导村民到有条件的文化礼堂举办宴席,推广“流程规约制、平价菜单制、金牌厨师制”等制度,遏止铺张浪费,倡导移风易俗。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