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力无穷——在身边 爱回家”2019春节网络文化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南湖新闻

凌塘社区“三治融合”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19/03/19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撰文 张佳丽 柳青 倪冰芬 图片由凌塘社区提供

  全科网格建设让管理直达基层“患处”

  去年夏天,凌塘路变压器爆炸,导致多个小区断电。随即,网格党支部书记任静珍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至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委员沈巍立即通过网格微信群联系上供电公司进行维修,下午5时左右,供电恢复。这一场供电器障碍背后的接力,是凌塘社区全科网格高效运转的最好诠释。

  基于凌塘社区总体呈现“拆迁户多、老年人多、特殊人群多、新居民多”的“四多”特色,开展全科网格试点,尝试按网格各自特色进行分类管理,初步形成了具有社区特色的全科网格管理服务模式。

  依托网格化管理,凌塘社区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调动所有社区社团组织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借助手机微信编织了一张党员服务“经纬网”,建立以党委—党支部—党小组—楼道党员及居民骨干为联络员的27个微信群,吸引了1800多位居民入群,19个备案的社会社团组织参与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畅通了党群表达诉求渠道,打通了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用“一张网”兜起社区大小事。不仅如此,社区还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联系律师把关监督,制定并通过社区公约,依法为社区自治定框架。

  与此同时,社区依托街道、社区指挥系统和网格员手中的“平安通”、浙江政务服务APP等掌上网格信息终端,基本做到了对每个网格人、情、事、物、组织底数清、情况明。同时运用平安浙江APP、网格微信群等多种新载体,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实现了网上网下信息收集、处理渠道的融合互通,有效提升基层管理效果。

  通过实施全科网格管理,网格员走访巡查,有效收集反馈村民的意见,下情上传,为政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支撑。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指示精神,上情下达,为宣传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提供途径。

  “四社联动”探索社区协商新途径

  “我的社区我做主”社区参与板块、“情暖夕阳”社区助老板块、“智慧城堡”社区教育板块、“爱在你身边”社区特殊群体关爱板块……如今,凌塘社区通过“四社联动”重点打造的“四个特色板块”,正不断充实着社区协商的工作内涵。

  近年来,凌塘社区主动链接多方资源,以居民自治为重点,探索建立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了社区工作与扶老、爱幼、助残、帮教、就业等多方面融合,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增强自治功能、提升服务层次,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为适应社区建设发展新趋势,凌塘社区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促进社区专业社工能力建设,打造了“新居民职工苗圃”、“乡亲们俱乐部”等13个特色项目,提供休闲娱乐、日间照料、文化教育等多元化服务。依托“社区教育学校”、“道德讲堂”等载体,定期开展养老助残、法律援助、心理调适等专业培训,同时根据辖区特点制定特色化、本土化、专业化的活动方案。

  社会组织是社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凌塘社区充分利用外部社会组织资源、积极培育内部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工作由个体化向组织化、分散化向协同化发展,提高社区协商工作多元化共建水平。为了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三治融合”,凌塘社区整合21个社团组织,联络11家共建单位、辖区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守门护院巡逻、垃圾分类等活动,不仅为社区离退休党员、居民骨干搭建起一个服务平台,还找到自治的切入点,发挥共建单位优势,解决居民困难,完成了“一支队伍”带动基层党建治理创新的新

  此外,广泛发动社会群体参与,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成立了以党员骨干为主的科普、法律、劳动保障、妇联、治安、文体、“小儿团”等18支志愿服务队。创新“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坚持“社区协商”理念,对社区各类群体进行摸底调查。完善志愿服务积分评价机制,设立了爱心积分兑换机制,把评价激励机制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关键环节,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

  “居民自治之家”开拓社会自治新思路

  奔驰、宝马、凌志……在凌塘社区有一支成立近5年的社区车队,一半以上队员是私营企业主,“专属贵宾”为社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只要社区的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有用车需要,社区就会将信息发到微信平台上,爱心车队的50多名队员“先抢先得”。

  “爱心车队”仅仅是“居民自治之家”重多举措中的一项。近年来,凌塘社区筹建“居民自治之家”,以党建为引领,引入社会组织力量,探索“社会组织+居民自治”新模式,实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完美蜕变,构建南湖畔幸福温馨家园。

  去年,“自治之家”开展“‘凌’听你的声音——居民自治项目”。以地区发展模式为理论模式指导,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重点,,探索建立以社区成年人为主体的“邻里帮帮团商议共事会”和以社区青少年为主体的“红领巾凌听会”,从而形成有效多元治理的机制,不断扩大居民的社会参与,提高居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基层民主自治功能。

  如何巧解解家门口的“烦心事”?针对辖区新居民人口占辖区总人口60%的情况,“自治之家”联合社区、城投公司引导新居民走出附近农民自建危房,走进安置房徐王公寓,落实“公寓式”管理服务,配备专人负责办理暂住证,同时增设“乡亲们俱乐部”、开通“小红娘”招工热线、开办“新居民绣花站”、建立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乒乓室、室外篮球场,不断提升新居民的幸福感。同时,以科普中心为载体,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注重资源整合与按需施教,根据学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学习需求,制定学习“菜单”,提高学习兴趣和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辖区外来人口多、外来人与本地人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等特点,“自治之家”成立了社区协商、新居民关爱、就业帮扶、爱心扶贫、科学教育等多个公益团队,涉及面广,服务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居民自治服务。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浙江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所在。

  去年,凌塘社区的案例被列入全国社区社会组织经验交流材料汇编、凌塘社区被评为市级“三治融合”建设示范点……凌塘社区如何从当年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拆迁安置房多、居民涣散的“问题社区”,转变成了如今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凌塘样板”?

  近年来,凌塘社区积极推进“三治融合”建设发展,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坚持新时代基层基础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探索社会共治,使群众的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形成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依托的党建、“三治”协同推进的基层社会治理“1+3+N”体系,开创了共治、共建、共享、共筹的全新社区管理模式。

标签:编辑:王昭舒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