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关乎国民素质、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推进文化南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1月23日下午,南湖区第十三届读书月活动在市实验小学东校区落幕,一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家庭和组织接受了表彰,6名学生还以情景剧、微电影、朗诵等多种形式现场分享“我家的阅读故事”。
本届读书月活动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历时5个月,涵盖两大主题活动和六大专题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全民阅读的热潮,再为书香南湖增资添彩。
一场全民阅读盛宴
南湖区第十三届读书月活动从“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主题宣讲竞赛活动拉开序幕。在当天的主题宣讲竞赛活动现场,选手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分享着他们的真情感悟。
作为本届读书月活动的一大主题活动,“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系列活动,通过宣讲竞赛、网文征集、朗读汇等形式,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另一主题活动——“爱水、治水、护水”主题活动则为剿灭劣Ⅴ类水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由各相关部门牵头推进的六大专题活动同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区级机关党工委开展的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机关”为主题的机关读书荐书品书活动,提高了机关党员和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区文明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以“书香溢南湖,阅读成风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读书尚学、增智明理;区总工会着眼于提高职工素质,开展了“书香进企业”专题活动,激发了广大企业职工的读书热情;区妇联举办了嘉兴市首届绘本文化节活动,传播亲子阅读理念,引领家庭参与阅读;区教文体局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举办了中小学“十大书香家庭”评比暨“我家的阅读故事”分享会;区农经局充分发挥技术指导部门的优势,策划开展了“好书相赠”“新型职业农民读书沙龙”“南湖三农讲坛”等“书香进农村”专题活动。各类读书活动纷纷走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业、校园、家庭,使读书月逐步成为书香南湖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各镇、街道读书月活动特色也层出不穷。嘉兴科技城(大桥镇)以“我的青春我的梦——学习总书记讲话争当南湖青年铁军”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以“护水美水爱我家乡”为宣讲主题,以文化礼堂、家长学校、道德讲堂等为载体,向广大群众讲解保护水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治水。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开办“湘湖讲堂”,借助湘城社区每周四晚的亲子故事会,寓教于乐,激发群众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南湖新区(东栅街道)举办嘉兴名人家风家训书法大赛,弘扬“家风、家训”,使“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新丰镇开展家风家训学习教育活动,参观高以永史料陈列馆,读廉政故事,传承好家风。余新镇通过亲子阅读、年轻人读书会增进交流,提升阅读兴趣。凤桥镇依托三星家风馆、“凤桥讲堂”传承好家风,与小城镇文明行动相结合树立“书香人家”典型,通过诗歌朗诵倡导全镇节水爱水。南湖街道开展家风文化读书月活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建设街道以“子城学堂”之专题讲座、“四个一”读书活动、好书美文推荐活动为载体,营造了良好读书学习氛围。新兴街道通过朗读者比赛、宣讲比赛,呼吁大家多读好书。新嘉街道开展青少年暑期读书活动,以“月河讲习堂”为平台推动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养成。解放街道开展“馆校合作”系列活动和“运河娃娃”亲子俱乐部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断拓展延伸的书香南湖“金名片”
南湖区读书月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三届,年均普惠群众45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读书月闭幕不是读书活动的结束,而是全民阅读的一个新起点。今后南湖区的读书月活动将怎么办?书香南湖建设如何推进?南湖区已经有了打算。
“南湖区将更注重读书月活动的形式创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国强介绍,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读书的形式更多样,读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迎合百姓的需求,南湖区将在读书月活动中创设更多新载体,举办更多有新意的活动,把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的特点结合起来,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
同时,读书月活动将从机关、学校、社区等原来基础较好、读书氛围较浓的单位进一步扩展到企业、农村等,重点关注农民、外来务工者、“两新组织”等群体的读书需求,把相关活动向这些地方、这些人群倾斜,吸引他们一起来阅读,从而进一步扩大读书月活动的覆盖面。
“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互动的时代,阅读本身也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互动不仅能够增强读书的兴趣,也能提高阅读效果。”黄国强说,今后,南湖区读书月活动将更加注重提升活动的互动性。此外,将更注重活动实效,不光停留在开展了活动的层面,而是将更关注活动吸引了多少群众参与,反响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等等。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