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场声势大、攻势猛、气势足的剿灭劣Ⅴ类水战役在南湖区全面打响。南湖各镇和相关街道纷纷挂图作战,因地制宜治理污水,把剿劣范围扩展到了全域。
在剿劣过程中,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做法经验,使剿灭劣Ⅴ类水工作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们将通过记者现场直击的方式加以一一展示。
治水密码:
剿劣请来“黑科技”
在河面上铺上一张一张网,借助阳光,就能改变水环境,彻底净化水质。是不是听起来非常神奇?这正是目前新丰镇南楼底浜正在实施的“黑科技”治水方法——石墨烯光催化技术。
全长306米,宽12米,由于河道一边为“断头”,另一边通涵管,南楼底浜河水流动性较差,加上河浜上游有农田,整体水质较差,是新丰镇今年剿劣的重点河道之一。“前期,我们已经对河道进行了清淤与管网改造。”新丰镇治水办主任周明告诉记者,引入该项高科技治水项目,就是为了让水质好得更彻底。
进入梅雨季节后,禾城连续多天下雨,天空一放晴,南楼底浜中就有工作人员驾着一艘小船,仔细清理这网面上的泥浆。“把网面上的垃圾、泥浆清理干净,可以让光催化作用更充分,从而发挥更好的净化水质作用。”负责该项目治理的嘉兴新风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伟宏告诉记者,这张网之所以可以产生这样神奇的作用,是因为网上附有石墨烯以及一些光敏材料,光照充足的时候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网成为一个载体,通过光照,可以有效降解水体内的氨、氮等物质,激活水体生态,让水质持续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吴伟宏认为,该项技术就如中医治病,从整体考虑,从根源治疗,在清洁河水的同时,提高河道自身“抵抗力”。同时,在治理过程中,也避免了清淤带来的二次污染,节约能耗、人工。
6月8日,这张“神奇网”正式放入了南楼底浜中,光照好的话预计一个月左右可以看到明显效果。据悉,目前该项技术在绍兴、台州、昆明等地都有成功案例。
科技助推剿劣。在剿劣工作中,南湖区依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等,不断提升剿劣“科技含量”。余新镇长秦村在全区试点农田退水生态拦截项目,建造起了首条带着小型“湿地公园”的沟渠,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机制,降低水中氮、磷浓度。为避免“开膛剖肚”式的水管检修,余新镇、大桥镇、新丰镇纷纷使用起了机器狗CCTV检测。
近日,七星街道在嘉兴蓝沃农业启动了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由浙江嘉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以中科院先进技术,将其打造成一个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科普意义的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
治水密码:
“草根”三十六计
李家港是南湖新区一条主干河道,全长1133米,因为是断头浜,加上周边居民小区集聚,李家港的水常常呈现墨绿色,气温一高,河水还会散发出阵阵异味。
与李家港一路之隔的凌公塘水域是Ⅲ类水,为了让李家港的水省时省力地流动起来,南湖新区治水人员经过论证后,决定采用“借力换水”的方法,既让水流动起来,又改善水质。在南溪路的断头处,工作人员安装了一个大功率抽水泵,每月工作3次,每次3到5天,为李家港补充优质水源。同时,在李家港中间新增两个坝,让河道形成南高北低的落差,加速净化河道。
河里的水有了治理方案,那么直排河道的岸边废水又该怎么处理?李家港地处南湖新区繁华地带,沿线有多个居民小区。前期排摸中,南湖新区发现像泾水公寓这样房龄较久的小区存在雨污混排的情况,尽管已与市城投公司确定了泾水公寓阳台废水的改造方案,但施工期间阳台废水处理成了当下李家港治水的一大难题。
为了找到临时有效的截污方法,南湖新区治水人员多方走访,搜集民间智慧,最终引入了一个国外民间“土法”——设置截流井。治水人员介绍,他们对8个排摸出的雨污混排口在靠近河道的位置设了一口截流井,井内用砖砌了一堵截流墙,墙体与井口留出了一些空间,并铺设排放管让截流井与最近的市政污水管网连通。“这样一来,平日里周边小区的阳台废水就会被截流井拦截,通过排放管进入污水管网。井口留存的空间,则是为了防范暴雨天气废水出现倒灌,防止小区被淹。”上述工作人员解释说。
在近两次的水质定点检测中,李家港早已摘掉了“劣V类水”的“帽子”,部分河段甚至能见鱼儿水底欢游的场景。傍晚,来岸边散步的居民也渐渐多了起来。
把民间的智慧运用到生态治水过程中,形成因地制宜、各有千秋的治水模式,为南湖区破解了不少治水难题。事实上,除了李家港,在这轮“剿劣之战”中,南湖区的河道小浜、田间地头还涌现了不少“草根”金点子。
凤桥镇刘王庙港两侧加高了80厘米的景观护岸,在提升河道风景的同时,也有效防止了路人向河道乱扔垃圾,而各个沟渠入河口处的铁丝网,则成为了绿萍隔离网。大桥镇保洁员用可乐瓶串起围网,将垃圾圈进网内,方便“围剿”河道垃圾。新丰镇则在主要河道、支流设置了100多处拦污坝,以防河面漂浮物因为水流、船只的带动而出现脏乱反弹,更好地打赢“自我清理”这一仗。
治水密码:
生态修复还美颜
只用了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湘家荡区域的鸳鸯浜就实现了“逆袭”,一道生态修复的“魔法”,令这条昔日的劣Ⅴ类水河道“华丽变身”。
鸳鸯浜全长756米,为潭港支流,位于七星街道湘湖社区潭湘路与兴民路口,受污水管网破损等因素影响,河水黄中泛黑,两岸绿化也几乎没有,面貌十分差。如今可说已彻底“翻身”,被列为湘家荡“剿劣”对象之后,进行了清淤、截污、整理堤岸等,还投入5.5万元进行生态修复,种下了品种多样的水生植物、沉水植物,如今水质已经达到了Ⅲ类水标准。
岸边,绿意盎然,饶有情致,常常有人前来垂钓;河中,鱼儿潜游,鸟禽嬉戏,还有两个郁郁葱葱的生态浮岛……如此优美的水生态景象,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南湖区剿灭劣Ⅴ类水战役中,有一种广泛运用的“战术”十分特别——生态修复,既起到了疗愈水体的作用,也可以美化景观。
踏访南湖区“剿劣”工作所涉及的各条河道,记者发现,“生态修复”成为了全区共享的治水关键词。
在凤桥镇联丰村方角浜,最引人注目的是十几组正在“花式喷淋”的小喷泉,在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仿佛生态公园小景。方角浜位于徐墙门美丽乡村示范点内,过去因为河水流动性较差,水质不稳定,今年初被凤桥镇列入“一河一策”整治重点,开了张实施“小微水体净化工程”的“处方”,投入47万余元,进行了物理、生物、生态方面的综合治理。
方角浜小微水体净化工程从下至上主要分为4个部分,突出生态净水的理念,施工人员首先对底泥进行了改良,消除了有害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水中有两层生物净水层,一层是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即在河床上种上抗污染沉水植被、宫廷睡莲等水生植被,另一层是景观动物生态结构调整工程,主要养殖食污抗污的鱼虾螺蚌等。当喷泉开启,在形成不同水上景观的同时,还增加了水中的动氧率,让水体活起来,可以提高水中动植物的存活率。
记者了解到,实施小微水体净化工程,只是当前南湖区剿劣“生态修复”中的“招式”之一,根据各条河道的实际情况,在运用“生态修复”时又各有千秋,如在对大桥镇夏义港生态修复工作中,就设置了生态净水屏障、底部生物载体、高效微生物培养器、复合生态浮床等,通过提高河道自净能力,重塑水生生物栖息地。
生态修复的核心是恢复河流生态动态平衡,随着一条条河道变清,变美,南湖区居民梦想中的水环境才能重现。
治水密码:
河岸“最美”治水人
周建华是余新镇幸福社区里长桥港的“河长”。
工作之余,周建华每天都会巡河,脚步走遍了沿岸所有农户、企业,摸清了河道主要问题。在拆除沿岸居民违章搭建的出租房时,他常常早上6时就到居民家中劝说,晚上9时左右还在向居民发放拆违通知书。系统有序的剿劣行动,让里长桥港从最初的劣V类水提升到5月份的Ⅳ类水。
像周建华一样,各级河长用责任和担当,为河道“把脉、治疗、保健”,加速水环境改善。曾经又黑又臭的新丰镇竹林村徐祥木桥港,在河长陈云华的无数次走访劝说中,河道沿岸养猪户全部清零退养,徐祥木桥港的主要污染源截断了。每次接到村民电话反映河道问题,无论刮风下雨,陈云华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解决。如今,徐祥木桥港又建起了生态护岸,河水已提升至Ⅳ类水。东栅街道的“河长”金少波去年冬天顶着寒风日日骑自行车巡河,由于经常在外面骑车吹冷风太久,患上了突发性耳聋,住院治疗听力恢复了一些,金少波又重新投入治水工作中……
各地的保洁员也成为“编外治水人”,保洁好河道的同时,勇当治水宣传员、示范员,想方设法提升保洁效果。
已经做了4年河道保洁员的项连根,每天上午7时不到开始巡河保洁,中午休息2小时外,一直到下午5时30分,都在巡河保洁,每天他要跑遍倪家浜19条河浜,河道是他打交道最多的地方。
这两天天气越来越热,大家穿起短袖、短裤的时候,项连根和他的伙伴们还穿着长袖、长裤,大汗淋漓地保洁。项连根用的是亲手制作的工具。铁搭手把是2.5米加长版的,竹竿也是从自家竹园里砍的,网兜则用8毫米的铁丝专门找人焊接,光编一个网,就要花去2个小时。在项连根眼里,河道保洁不仅是他的工作,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每天起早贪黑,收入还没原先打零工多,他不计较;遇到农户不理解,乱发牢骚,他总大肚劝说一番,还宣传一下环境保洁重要性。
全区各地志愿者也形成治水共识,从自身做起,共同监督、管理、保护水环境。像解放街道凌塘社区居民沈荣琴每天会沿着河道查看,他还特地买了望远镜,方便看清远处垃圾漂浮物的大小和数量,并及时拍照向社区反映。在他的带动下,居民们的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全民参与治水、爱水、护水氛围越来越浓。
治水密码:
织牢长效管理“河网”
新丰镇乌桥村紧邻平湖经济开发区,长浜可以说是“界河”,西侧是乌桥,对面就是平湖。“原来这里的河水很差,现在好多了。”正在河边翻地的村民张祥根说,河道已经清淤过两次,石帮岸也已经做好。
长浜长约400米,宽只有六七米,一头连着平湖塘,另一头是断头浜,河边是乌桥村的一个大型居民点。乌桥村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浜边上的小区有居民180多户,因为离平湖开发区近,很多新居民租住在这里,整个小区有居民四五千人,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当大。
之前,小区里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是因为雨污串管等问题,导致很多污水直排河道。在剿劣中,镇、村对小区污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再另外铺设一条雨水管,彻底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全部纳入管网。小区里的污水处理设施24小时运作,处理后的污水变得相当清澈,实现达标排放。
在城市里,如何堵住小区里的生活污水,也是改善水质的根本举措。泾水公寓有3500多户居民,流经其中的李家港水质一直较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雨污串管等导致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今年初,小区完成了雨污改造,从源头上杜绝污水流入河道。
洗衣污水接入雨水管,成为小区生活污水的重要来源。目前,市城投公司正准备对泾水公寓3500多户居民家中的阳台落水管进行改造,增加污水管,解决雨污混管的问题。
在剿劣中,南湖新区加强源头治理,重在长效管,加快理顺污水收集体系,推进管道改造,富润路也进行了雨污改造。河长制、“四位一体”保洁机制等得到完善,严格落实“一河一策”,构建了全方位的治水体系。
地下有管网接纳污水,空中则有“天眼”全天候盯牢是否有污染。在余新镇曹王村,9条河道上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并与手机相连,可以实时监测有没有发生污染河道的事情。
河道治理好了,如何加强长效管理,成为影响剿劣成效的关键因素。尽管有保洁员、有河长,但是河道众多,如何加强日常管控,依然是难点。曹王村在河道交界处等关键位置安装了智能视频监控探头。曹王村党总支书记陆震祥说,监控探头就像多了一双空中的眼睛,能第一时间了解河道的总体状况,非常方便,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马上处理。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