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其提档升级是今年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12月8日,随着杨柳湾农贸市场、文昌路农贸市场同时试营业,加上此前已开门迎客的农翔路农贸市场,这标志着今年南湖区纳入改造计划的三大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提升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为精益求精打造“菜篮子”工程,在初期规划的二星级市场基础上,南湖区自加压力,将这三个农贸市场的硬件标准都提升至四星级,让老百姓“逛菜场就像逛超市”。
品质面貌综合性提升
如何做到三大农贸市场的改造成效显著?南湖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要归功于高标准设计方案的引领。
在正式启动改造施工之前,三个农贸市场的设计方案都经过了一改再改的过程,“我们秉持高标准的设计理念,每个设计方案都进行了审查和论证,力争挖掘每个农贸市场特有的文化元素。”该负责人说。传统的农贸市场,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就像是模板复制的一样,但今年品质提升要求下的改造提升,更加突出各自特色。
比如,文昌路农贸市场以简洁现代风格为主,杨柳湾幸福里菜市场则融入运河元素和幸福社区理念,农翔路农贸市场棕色坡屋面和青色仿古地砖搭配下的新中式风格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与以往仅仅局限于市场内部改造不同,今年在品质提升背景下的农贸市场改造,立足长远、统筹兼顾,连同市场周边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同步整改。比如,在文昌路农贸市场门口,原本杂乱的“空中飞线”已经基本实现下埋,市场的污水也正规地纳入市政管网,文昌路沿线店铺门口的人行道也进行了梳理。
各方的协同配合,也是促使这项民生实事工程完成度如此高的原因之一。“由市、区品质办牵头,多次出面协调各个单位和部门,把这项最能体现民生的改造工程做好。”该负责人说。
杨柳湾幸福里菜市场、文昌路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过程中,争分夺秒,全部在12月正式开业,真正践行“早一天也好”的理念。
“高龄”农贸市场焕新生
1996年建成使用的文昌路农贸市场是此次改造的三个市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该市场面积2700多平方米,内置60余个摊位。
“以前顶棚是彩钢大棚,一到台风雨雪天,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改造后,农贸市场的经营户都没想到整体变化会这么大,整洁的环境让经营户和消费者赞不绝口。
因时间较久,破旧的彩钢顶棚是文昌路农贸市场的改造重点之一,“修缮加厚的顶棚兼具保暖性,加以流畅的线条点缀,突出整体风格的现代简约。”该负责人介绍。
与文昌路农贸市场的现代风不同,临近梅湾街商业街区和范蠡湖公园的杨柳湾农贸市场,在风貌提升上结合区域建筑群特色,融入运河元素,同时引入幸福社区理念,打造邻里共享的“幸福里”菜场。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介绍,这个农贸市场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摊位70组。“改造后的杨柳湾农贸市场很漂亮,本来担心市场改好了菜价会不会涨,今天一圈兜下来发现菜价还是挺实惠。”昨天一早,家住在建设街道的沈先生专程赶来,拎着青菜在中庭处忍不住拿出手机拍起来。
早于这两个农贸市场完成改造的农翔路农贸市场采用新中式风格,中式的门头、入口处的矮墙点、棕色的坡屋面设计和青色的仿古地砖都颇具江南韵味。
此外,农翔路农贸市场还新增了五六十个停车位,现在该农贸市场共计有100多个停车位。“消费者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是开车来买菜,我们在为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的过程中也想到了这点。”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市场成新“亮点”
三大农贸市场经过改造后陆续开门迎客,在美丽整洁的外观下,其实也有不少共同点。
“三个市场都引入了智慧市场理念,并以省级四星级市场为创建目标。”南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市场包括智慧支付、智慧检测、智慧监控、智慧追溯四个方面。
三个农贸市场里,移动支付已是常态,电子化结算给买卖双方提供方便。智慧检测是指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不合格的产品及时退市,为市场食品安全再加码。智慧追溯则是通过蓝牙电子秤,顾客买一棵青菜、一条鱼,称重后都会像在超市里买东西一样收到一张小票,小票上有个二维码,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自动追溯销售市场方,通过市场方还能进一步追溯后台。此外,三个市场里的店铺卷帘门都已卸下,取而代之的是无死角的智慧监控,维护市场安全。
现在在杨柳湾幸福里菜市场,每个摊位的顶上都有一块显示屏,只要有东西过秤,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单价、重量和总价等信息,连摊主的二维码也一并显示在上面。“现在年轻人甚至岁数大的人来买菜,都已经用手机移动支付了,我们以前都是把二维码打印出来放在旁边,现在显示在屏幕上就方便多了。”经营水产摊位张先生说道。
而在市场门口,“检测中心”也非常醒目,市场供应的菜品都在这里被抽检,为市民“菜篮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据了解,今年南湖区提档的三个星级农贸市场还将申报“省级放心农贸市场”,助力“放心消费在南湖”民生工程落地有声。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