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由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中央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我省进行残疾人工作集中采访。昨天,采访团来到了我市秀洲区新塍镇西文桥社区康复指导站,设备齐全的社区康复训练区、“互联网+康复”的远程康复室……小小的社区康复站蕴含着大能量,频频获得采访团点赞。
社区康复指导站里热火朝天
“下一组动作:伸肘压手训练,每组10遍……”昨天上午11时许,当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西文桥社区康复指导站时,社区居民郭阿二在远程康复室内锻炼得正起劲。几年前,郭阿二中风偏瘫,导致左侧手、脚行动不便。“我在这里训练了一年多时间,以前左脚抬都抬不起来,现在走路已经没问题了,但是左手还不行,没什么力气,所以现在我主要是锻炼左手。”
郭阿二左手带着两个传感器,跟着视频里的内容做动作,做不到位的时候,边上的医护人员会帮忙指导。在电脑屏幕上,嘉兴市第二医院的专家正在仔细观察着郭阿二的动作,时不时给出意见:“不要过分依靠医生的帮忙,尽量自己完成动作……”
一套6个动作,每个动作做10遍,整套动作下来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平时,郭阿二只要有时间,就会来这里训练半个小时,他说:“听说这是政府出资为老百姓购买的社区服务,对于我这样特别需要康复训练的人来说,真是件大实事。”
在康复训练厅,肩梯、肋木、偏瘫康复器、下肢功率自行车、单人站立架……各种康复器材应有尽有,不少社区居民正在锻炼。
构筑残疾人康复服务新高地
在嘉兴,像西文桥社区康复指导站这样的社区康复站还有很多。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残疾人二十分钟康复圈”,即依托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建设镇(街道)残疾人康复中心、村(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落实康复指导员实施日常指导服务,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零距离”。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残疾人康复中心79个、康复站918个,配备康复指导员1066名、康复协调员1135名,实现了村(社区)康复站建站率、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协调员配备率三个100%。同时,我市还建成了14个省级“社区康复示范站”,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康复护理员培训,在康复机构发展中做到了软硬件、数量与质量并重。
“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要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加强康复机构建设是前提。”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作用,加快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推动县、镇两级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探索民政、卫生、残联基层服务设施合作机制。我市将努力做好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进一步执行好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继续实施残疾人“三助”项目,落实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比例达到85%以上。继续实行贫困精神残疾人服用二代精神药物的全额保障,纳入医疗救助的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率达100%。将残疾人纳入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减免服务费个人承担部分。推进社区康复站(科、室)规范化建设,规范化服务率达70%以上。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