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改革主要是为了更方便市民出行。”市交通局局长孙建华说,昨天开始启动的“市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将有利于改善市民目前对城乡公交不满意的地方。
其实,近两年,我市每年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针对城乡公交建设提出议案和提案,他们传达了市民怎样的呼声?
200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在当时的特定年份下是一种新生事物,解决了众多居民的出行需求,但随着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现在遭遇了怎样的尴尬?
一位女政协委员
对城乡公交建设
的期盼
据了解,近年来,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关于市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的议案、提案越来越多,为城乡居民发出改善城乡公交服务,以满足出行需求的呼声。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致电市政协办公室,请工作人员提供几份近年来政协委员关于城乡公交改革的提案,工作人员说:“有很多啊,你要多少?”她一口气给记者发了4份相关提案。
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中,市政协委员朱晓红写了题为《关于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她写道:“城乡居民对于出行难问题反响强烈,市长电话等多有反映……线路不够健全,如南湖区余新镇每天有大量群众往返嘉兴市区和余新,但该镇公交车绝大多数为过路车(凤桥至嘉兴、海盐至嘉兴等),高峰时段拥挤不堪,甚至乘不上车,服务也不尽如人意,群众意见较大……站点建设较为滞后,市区港湾式站点较少,刮风下雨天等公交车,苦不堪言,农村有的地方甚至找不到路牌和站点标志……”
“建议如下:增开公交线路和班次……调整营运计划,按高峰、平峰、高峰三个时段合理确定发车间隔时间……适当延长通车时间……试开城乡公交夜班车……降低公交票价……提高服务质量,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
记者昨天傍晚联系到了朱晓红,她说最近几年几乎每年召开两会时都有针对城乡公交建设的提案,说明老百姓很关注这个问题。她说:“刚刚得知市区城乡公交运营权要收归国有,这是一件好事啊,可以让公交行业有更好的组织管理,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同程不同价”
通过体制改革完善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局局长孙建华说,据市运管处统计数据,有关民营城乡公交的市民投诉占我市公交客运行业投诉的60%以上,主要投诉其服务质量差、擅自抬高票价、擅自减少甚至停开效益较差线路班次。他说,城乡公交线路在班次密度、车次准点率、文明服务上的不够规范,主要受民营资本及挂靠车主的逐利属性所制约。
同时,因为当前城乡公交体制存在不足,部分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有“同程不同价”的现象。由火车站开往新丰的国营13路公交车票价2元,刷IC卡的1元,而民营的103路公交车票价则是3元。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两者的计价方式不同,城市公交实行一票制低票价(普通车1元,高档车2元),城乡公交按成本定票价(普通车0.12元/公里,高档车0.16元/公里),火车站到新丰镇汽车站近20公里,103路公交车票价定为3元也是符合规定的。
孙建华说,此次改革主要是为了更方便市民出行,当前市区城乡公交由于是承包挂靠的经营方式,难以落实福利性和政策性任务,城市中的老年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乘坐城市公交能享受半价或免费的优惠政策,而相同条件的农村居民乘坐城乡公交却享受不到。一旦公交车实现全部由国有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在服务、票价、班次的密度与准点率等方面都将得到改善。
“体制之痛”
改革势在必行
200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改革城乡客运管理模式。城乡公交一体化对公交企业的市场准入实行市政府特许经营方式,即采取行政手段配置公交线路资源,同时鼓励多种所有制在公交市场中适度竞争。该工作在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连续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并在2008年年初实现了全市940个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得到了交通部、省交通厅的肯定。
但是,该体制存在的问题如今越来越暴露出来:
农村三级城乡公交线路由于客流少,经营效益差,亏损严重,导致车辆不准时、班次不准点、司乘人员发班随意性较大等;
经营方式相对松散,全市除海宁市大元运输有限公司、嘉兴市国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经营的城乡公交外,72.4%的车辆是挂靠或承包形式,车队与车队之间、片区与片区之间矛盾突出,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乘车需求不相适应;
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在线路延伸、交叉、重叠问题上的矛盾突出,两者在票价、税费政策、承担的社会义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服务质量整体难以提高。
由此可见,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