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旅游融接上海路越走越宽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南湖新闻

从“深乡下”到“颜值爆表”网红村

2019/09/26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记者 朱弼瑜 通讯员 潘亚韬

  【“走进”镜头】

  王祥里17号,如今在嘉兴吃货当中是块响当当的美食招牌。沿着悠悠小河,绕过白墙黑瓦的村居,走过一丛又一丛的紫荆、翠竹、美人蕉,看到白色围墙里一片整齐小菜园和两层小楼,闻到阵阵饭菜飘香的时候就到了这家位于凤桥镇联丰村的农家乐。

  “现在哪个城里人来都说我们这里漂亮,我们自己也很注意,地上有张废纸都赶紧捡起来。”说起乡村环境变化,老板娘王玉琴一脸欢喜。联丰村是曾经的“深乡下”,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同时种植水稻、水蜜桃、蔬菜等农作物。上世纪90年代,村里人开始大量养殖生猪,给空气和水质带来了严重影响。以乡村风景吸引游人,甚至发展旅游业是当时村里人不敢想的事。

  去年“五一”小长假,联丰村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惊艳亮相,成了“网红村”,当时吸引游客上万人。而完成蜕变,让众多游客不断拍照发朋友圈点赞的还有曾经养殖污染出名的新丰镇竹林村。如今,人们走进竹林村,是来欣赏一步一景的乡村景观美景,来看生动有趣的“小猪快跑”比赛,来参加“浑水摸鱼”游戏的。“这里的农村比城里环境还好!”是很多游客来过以后的由衷反馈。

  这样的变化,正在南湖区越来越多的村子里发生。现在全区已成功打造美丽乡村红色精品线,联丰村入选2018年嘉兴十大最美村落和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竹林、永红两个3A级景区村庄示范村建成,“十里桃花、乐享田园”和“产业兴农、乡野寻踪”两条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已完成进度的80%以上。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论是联丰村、竹林村还是永红村,环境都与“美丽”相去甚远。人们最重要的目标是吃饱穿暖,而家园环境远不在当初人们的考虑之内。

  “那时候家家户户环境都差不多,都乌糟糟的。”王玉琴想起当初就直摇头,“别说请人来做客,自己都受不了。”在家家户户都养猪、出门还得先洗澡的年代,王玉琴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一定要在城里买房,把孩子送城里去。

  近年来,南湖区开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精心进行特色村落规划,符合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方向或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村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路和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的节点区域,以中心村培育、文化村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精心设计规划,各村都设有健身设施,形成一条条既好看又实用的美丽风景线。各村还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而农户们的环境意识也逐渐转变,积极参与“优美庭院”创建,把家园里的一草一木打理得精致秀美。王玉琴和邻居们对如今家园环境非常满意,“整个环境那么漂亮,我们自己也会很注意。”就在王祥里17号农家乐旁边就有一个垃圾分类点,王玉琴和邻居们都很注意把垃圾分类进行投放,这也给村里的环境卫生提供了一份保障。

  至今年8月底,全区已建成农家乐14家,1至8月,全区乡村旅游经营收入约4000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南湖区渐渐变成现实。今年以来,南湖区向“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目标加速奔跑,在遍地开花的美丽乡村基础上,重点突出两批区级示范点、2条市级精品线和2个精品村建设,并努力打造“生态新丰、五色田园”省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点、线、面”有序推进。

  【新闻旁白】从“到处乌糟糟”到“看到一张废纸在地上都要捡起来”,从农户出门都得先洗澡,到城里人争相游览“网红村”,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南湖区的农村环境转变有过曲折,走过弯路,现在正渐渐走向“颜值就是生产力”的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南湖人的探索中一步步变成现实。

标签:编辑:王昭舒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