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生态安葬是未来殡葬改革的大势所趋。但是,在浙江嘉兴,接受海葬、壁葬、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市民仍是少数。记者从嘉兴市公墓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市公墓先后建造壁葬近800穴,但到目前为止,仅使用了288穴,还有500多穴处于空置状态。(详见3月29日《南湖晚报》)
节地生态安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表示:“火化是第一次革命,不保留骨灰是又一次革命。人死后为什么要保留骨灰?把它撒在地里可以做肥料,撒在江河里可以养鱼。”然而,周总理所期望的“殡葬二次革命”,推行以树葬、草坪葬、海葬等不保留骨灰式的节地生态安葬时代似乎还没有真正到来。
选择节地生态安葬者为何却寥寥无几?这显然反映出这种革新的殡葬理念让民众接受还有一个过程。一方面,受“入土为安”习俗的影响,很多人往往还习惯于骨灰土葬的传统葬法。有抽样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选择传统葬的达90%以上。传统殡葬形式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由此可见一斑。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于节地生态安葬的宣传、引导和发动工作,显然也还不够到位。近年来从传统的放鞭炮、焚烧纸钱到鲜花水果祭祀,人们的观念已在逐渐转变,但要使节地生态安葬大力推行,政府相关部门仍需不断努力。
积极宣传新理念。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与渴望。然而,观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节地生态安葬这一种理想、文明的骨灰处理方式走进民众心中,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引导人们移风易俗。比如,在殡仪馆进门处设置“节地生态安葬”宣传栏,或者给前来吊唁的人发放宣传单,在殡仪馆向吊唁者开展相关宣传等。再比如,把参与“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名字定期刊登在报纸或网站上,如此,既对逝者表达敬意和纪念,又能够发挥示范引路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落实奖补政策。海葬之类的“节地生态安葬”费用不菲,令民众望而却步。据报载,深圳市为深圳市户籍的骨灰海葬逝者为,奖励每具骨灰3000元;其他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每具骨灰1000元。其实,为了鼓励市民参加节地生态安葬,完全可以实行政府埋单免费殡葬或者给予减免大部分费用等政策。而浙江台州签约承诺去逝后实施生态安葬的市民,每月可享有一定的补贴,由此吸引更多的民众来了解并接受节地生态安葬,这显然更是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好形式。
加强墓区管理整治。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殡葬行业的规范程度,形成监管合力,以改变生态殡葬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曾有不少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树葬、壁葬等陵园环境不如人意,让人心寒。而在国外,一些树葬墓地还成了旅游景点,在澳大利亚的一些黄金海岸,高级别墅就紧挨着这种景点公墓而建。因而,要让节地生态安葬叫好又卖座,墓区后期管理和环境的整治及时跟进,必不可少,相当重要。
逝者如何安葬,于家于国都是大事。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这是文明的进步、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随着政府部门的努力,以及人们传统观点的改变,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节地生态安葬中去。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