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共享车辆的管理力度
施金发:区人大代表、嘉兴铁路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
共享单车(电动车)的出现,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但随着数量的激增,随处停放的共享单车(电动车)也给城市形象蒙上“阴影”,给城市管理带来难度。
目前,市区内的共享单车(电动车)分属多家公司,很难建立统一完善的制度,对共享单车(电动车)的管理缺乏有效性和规范性。手机“扫一扫”即开即停模式,让大树下、楼道口、马路边都成了共享单车(电动车)停放的地方,一些破损的车辆因没及时处理,也就地而“躺”,影响城市美观。另外,有些共享单车(电动车)停放还占用了人行道、盲道,给百姓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留下安全隐患。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共享单车(电动车)的管理力度。共享单车(电动车)可实行区域管理模式,建议在小区、商店、车站、码头、学校、景点等地规划建设共享单车(电动车)专用停车位,指导市民文明用车;其次是完善配套设施,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管控,建议在停车点安装监控、借卡识别器等设施,完善信息记录,并对不文明行为采取“黑名单”等惩戒制度。而要让共享单车(电动车)管理实现良性循环,还得完善管理制度,建议相关部门通过手机APP等科技手段,建起监控视频网,定时对共享单车(电动车)进行检查、整理、维修、保洁等,保障市民用车安全和道路畅通。
建立社区干部人才库
朱小菊:区人大代表、新兴街道王安社区党委书记
社区干部是社会最基层的干部,他们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代表”。都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可见社区基层干部的重要性。
近年来,南湖区各级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效,分派到社区干部的工作越来越细,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军人服务社、心理服务体系等工作都落实到了社区,这就要求社区干部从“专能”向“多能”、“全能”转变。
此外,从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看,社区干部流动性大也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条线工作频繁换人不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有时还会出现空当期,分配工作时只能“谁空谁接”,很难保证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议主管部门建立基层干部人才资源库,将条件合适、愿意在社区工作的人才放入人才库,社区干部不足时,可以随时到这个人才库挑选后备干部,既缩短了招聘时间,又能减轻社区干部短缺的压力。
同时,建议不断增强社区干部队伍的干事创业热情和整体服务水平,比如创新选任方式,精选社区工作人才;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完善激励机制,增强社区干部队伍活力;加强监督约束,规范社区干部管理等。
提升都市经济产业园品质
黄振华:区政协委员、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2018年,区政府制定了推进都市经济产业园三年行动计划。从2018年建设情况看,年内全区已有2个都市经济产业园开园。
目前,南湖区都市经济产业园发展也还存在“规划起点低,产业园体量较小”的问题。其次,产业层次不高,对经济转型推进作用还不明显,在推进机制上还有待完善。长此以往,将造成推进力度和集聚能力下降,产业园发展缺少新动力。虽然之前区级层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没有突出重点集中优势抓示范,从而扩大作为主城区都市经济的影响力。
建议区政府从提高规划起点、瞄准产业定位、加大推进力度三方面提升全区都市经济产业园品质。乘嘉兴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暨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的东风,紧紧抓住加快中心城市有机更新和品质提升的契机,主动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接,以更高的站位谋划都市产业园,并邀请专家对标先进地区同类产业园进行可行性论证策划。
同时,深入分析地域、人才、市场、物流、配套特点,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坚持主题化引进产业链相关企业,增强互生动力。明晰产业园中长期发展目标,在招商过程中不单纯追求把园区装满,要给发展留出空间,坚持有别传统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加强电动车安全管控
陈艳:区政协委员、嘉兴市至诚物业有限公司经理
近年来,嘉兴地区的交通事故发生数不容乐观,这其中包括了不少因电动车违规、违章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电动车因其具有环保、节能、便捷的特性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使用频率较高。但因其非机动车属性,没有相关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
据了解,嘉兴市交警部门在册登记的电动车数量在150万辆左右。2018年以来,虽然区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客观上遏制了电动车带来的安全隐患,但在电动车安全管控方面,南湖区仍存在一些监管“真空”,需予以重视。尤其是在两轮电动车的非法改装和电动三轮车安全问题上,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电动车改装现象时有发生,建议从源头入手切断改装来源。对于电动三轮车的安全问题,建议借鉴广州等城市的经验,分时段予以取缔。若实际操作有困难的,就从销售源头开始予以控制,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这样不仅可以杜绝部分道路交通隐患,而且可以大幅度减轻交通监管部门的管理压力。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