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镇街部门

吴国华:当一颗“腿上有泥”的螺丝钉

守望稻田12年,他是“百事通”;服务农户农企,他甘作“泥腿子”

2018/12/24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郑小梅 通讯员 赵佳琴

  眼下,秋粮入库接近尾声。“今年,区域水稻面积9964亩,小麦面积4300多亩,所有大户走一遍最快要两天半……”吴国华如数家珍。从2007年入职到现在,吴国华一直在农业线上摸爬滚打,跟土地打交道,练就了一身“土本领”。都说农业最需要朴实的坚守,多少功夫下到土地里都难看出来,很难捧出亮眼的成绩,吴国华说:“那我就当好一颗螺丝钉。”

  见证区域农业变迁

  2007年,恰逢湘家荡区域启动“土地流转”试点。刚入职的吴国华就投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当中。从此,湘家荡区域的农业逐步走上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他见证了十多年来区域农业的巨大变迁。

  土地集中流转后,湘家荡引入了禾益农业、新理想农业、广源农业、嘉卉农业、蓝沃农业、晨杰蓝莓、奇珍禾农业、喜悦农场等专业化特色高效农业项目,区域农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湘家荡还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投入2000多万元,涉及1066亩土地,打造了一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展现了美丽乡村的田野风光、高新科技农业和农耕文化。今年,计划投资4亿元的万木齐农业项目也成功签约湘家荡,为湘家荡农业腾飞插上“绿翼”。湘家荡区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这也让吴国华感受到了未来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以前,村民都是以散户种植粮油、蔬菜为主,但区域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多,且年轻人都在厂里上班,地里耕种的都是中老年人,农业很难得到有效发展。”吴国华回忆说,彼时,区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2万元左右,到去年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2.6万元。

  十多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公寓楼拔地而起,干净整洁,村民成了居民,湘家荡成立了六大社区,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社区服务带来的种种便利。工业反哺农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吴国华明显感觉到,农业的春天正在来临。

  腿上有泥心中无愧

  农业技术支持、农业服务、农产品监管是农业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实际开展起来,农业上的特点就是“事情杂”:粮食补贴统计上报、粮食种植面积核查、农业技术推广、耕地地力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农业污染面源调查……一年到头没个闲。

  吴国华的手机里存着30多个种植大户的号码,经常能收到对方的求助电话,他会立即赶到田头查看。如果水位过高了,就要查清楚原因,是大包围还没排水,还是排水渠道堵牢了,想办法帮农户解决问题。有时解决完问题天都黑了,农户不好意思。吴国华只说:“没关系,好了就行。”

  “服务农户要讲感情。平时多走动、沟通,电话多打打,问问实际种植情况。他们有问题能想到我,我能尽量帮他们解决,说明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他总结说。也正是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的他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农户和农业企业愿意找“80后”的他,相信他,觉得他是“百事通”。吴国华说:“服务出感情了,他们就能听你的,配合你的工作。比如说禁止焚烧秸秆,他们就不会偷偷烧。”

  农事生产中能帮尽帮,农业补助项目能补尽补,农业扶持项目能报尽报,吴国华倾心服务农户和农业企业,为他们多“拔草”“浇水”“松土”“施肥”,工作上做到问心无愧,就像看护、耕种好自留地一样,如果看到农户丰收、农业企业增收,他就由衷高兴;如果他们受困,农业项目经营不下去了,他也很难受。一直奔走在稻田麦浪之间,吴国华对这片土地怀有一种深情。

  当一颗腿上有泥的“螺丝钉”,吴国华用十多年的坚守,成为了稻田里的“守望者”。每年粮食种植面积核查,测量仪根据步行轨迹自动计算面积。他配合第三方机构一起,用脚步丈量土地,每天能走上两万步,“腿上有泥”是他的常态。“下班回家,女儿经常抱怨我的鞋子上有泥。我跟她说,如果将来你的同学问你爸爸做什么的,没关系,你就说他是一个农民。”吴国华说。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