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判断。
2017年,南湖区成功入选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作为党的诞生地,在建党百年临近的关键时刻,南湖区对标领跑新时代“排头兵”的工作要求,以敢为人先的姿态,率先打造具有南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样本,努力在建党百年之际形成时代特征鲜明的新南湖,向建党百年献礼。
什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优化,实现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与现代化,从而既满足于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当受到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影响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够把外界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得到较快恢复,而不是从此衰败。
南湖区的基础和优势
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扎实。近年来,南湖区积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生质的转变,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02-2017年,全区GDP从88.5亿元增长到598.3亿元,201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迈入“千亿俱乐部”。产业转型实现新跨越,主导产业从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迈向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培育产值超百亿元产业3个,超百亿元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123家。
持续增长的创新动力强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省校(院地)合作模式的批示精神,大力推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至2017年底,南湖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五年居全市首位、全省前五,拥有全市四分之一的“国千”“省千”专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科研和孵化场地80万平方米。
城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南湖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重塑江南水乡韵味,积极打造“城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田中”的宜居环境,已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科学治水治气,垃圾河、黑臭河全消灭,区内主要河道全部实现Ⅳ类水及以上水体,全年空气优良率达74.3%,南湖新区、凤桥镇入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南湖区是国家文明城市,多年来,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打造“学在南湖”教育品牌,大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传承,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城乡居民收入比1.58:1,为全省差距最小。开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南湖老娘舅、矛盾纠纷大调解等模式,形成了平安“南湖样本”,是长三角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建设国际可持续发展
试点城市的思考
基于南湖区的基础和优势,南湖区建设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思路为:突出国际型、创新型、低碳型“三个特色”,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交通、消费“四大体系”,深入实施“五项举措”,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打造一个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城市,成为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成功样本。
实施路径:
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过快扩张,形成品质城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新型社区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合理布局产业平台。按照嘉兴市平台优化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和区“1341”产业体系发展导向,优化南湖区6大市级工业园区布局,整合形成嘉兴科技城、南湖经济开发区2个重大平台。通过“退散进集”、两创中心建设等,对“低小散”工业企业和作坊进行全面整治,逐步清退镇级、村级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点,从而形成园区集聚、生活便利、功能明晰的产业平台布局。
以人为本实施规划。强调城市中人的存在和需求,通过对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风貌、产业和社会发展、建筑功能和形态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人、建筑、环境的关系实现最优化,注重每个市民在城市空间中的体验,为市民塑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和谐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
实施路径:
促进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持续稳定的城市经济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嘉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嘉兴科技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合作,继续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落户南湖,深化探索产学研用合作的多种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努力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新技术;依托未来技术研究院、柔性电子研究院等载体,探索和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根本转变。
激发新兴产业增长动能。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集聚一批科技“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使创新型经济成为南湖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特色。密切跟踪以工业4.0、3D打印为代表的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分布式制造等引领的新工业革命,找准南湖定位参与协同创新,鼓励和倒逼更多企业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培养更多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努力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新技术。
深化区域开放合作。积极接轨上海,强化与上海产业融合联动互补发展,提升各平台综合环境,积极承接上海现代产业溢出。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充分用好三省一市优势资源,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大湾区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打造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南湖区创建的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应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更多参与各领域国际性展览和研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培育出口自主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路径:
构建包容开放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治理的共享与创新
改善城市公共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打好“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三改一拆”等组合拳,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美丽南湖,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深化老住宅区整治,开展城市有机更新,保障不同人群在城市居住和发展的机会。加快公园、绿道、道路、水利、公交站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点,巩固“学在南湖”教育品牌。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完善公共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安全、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转型升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互补互动、互惠一体的城乡发展格局。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南湖文化魅力。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严格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助力城市治堵;深化“三城联创”,不断提高保洁水平,打造成为全省最整洁有序的主城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享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资源,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不断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本文作者为南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