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南湖新闻

南湖区有群“新农人”用青春践行乡村振兴之路

2018/06/22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朱弼瑜 通讯员 高 思

  随着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成为很多人心中下一个可能的风口。今年“五四”期间,南湖团区委推出了“青农创”计划,为“新农人”尽可能创造条件,助推南湖区自己的乡村振兴计划。

  而在这片土地上,早已有了一群年轻人一头扎进这项又苦又累却充满希望的事业中,有的人已经坚持了好多年,从当初一身青涩的“小鲜肉”,变成了如今经验丰富的务农“专业选手”。

  做农业太累?

  这些年轻人家中不少原来就开办了农业企业,也都是家中千娇万宠长大的孩子,但在面对以“苦”、“累”出名的农业产业时,他们的表现却让人惊喜。

  嘉兴敦好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峥玙是个90后,可这个白白净净的男生在刚进入这一行时,有过一年多时间都扎在猪舍里,从给母猪配种,到看护母猪怀孕,直到小猪长到6个多月出栏,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不仅养猪,他还结合自己的专业,动手给果园里的梨树修枝,近两年时间泡在地里,虽然辛苦却让他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自己会做了,才能管理别人嘛。”

  “累”是很多人对务农的深刻印象,“累”也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孩子务农的最重要原因。而事实上,“累”的确是这群年轻人对做农业最深刻的感受。

  有一年秋收时,嘉兴市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台烘干机履带突然断裂,当时降雨连绵不绝,请工厂师傅要等几天,可晒场上铺着的稻谷等不起!负责设备维修的应超和他的大舅哥两个大男生为了尽快修复履带,曾连续两天一夜不眠不休。

  在农业一线工作虽然辛苦,却不是让他们感到最累的部分。做企业,少不得要在企业内部“搞定”人事、学习管理,要对外争取贷款、打开销路,要与各路人马打交道……这种种事务常常是这些80后、90后年轻人觉得最吃力的事情。

  蔡建惠原本是个“理工男”,却因为看好农业事业的前景投身农业。说起自己务农的感受,他脱口就是一句:“累,太累了!”他成为“新农人”已经8年了,天气无常、市场风险、贷款不易等事务,每一样都让他“压力山大”。

  闯过了多少难关?

  蔡建惠们所说的“累”,其实有很大的成分是“难”。

  这个“难”,第一关就是与父辈们的“斗争”。这些80后、90后往往知识层次比父母更高,又生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他们的思路与父母的经验不相符时,冲突难以避免,加上这代人身上多少存在的任性、倔强,这种冲突就更显得难以调和。

  何泷开始种黑莓、覆盆子、醋栗等“见都没见过”的水果时,父母满是担忧和质疑。“要的就是没见过啊!”他不断与父母沟通,用了一年多时间,才用每亩1万元左右的产值打消了父母的疑虑。刘佳在新加坡留学、工作五年,2012年回到嘉兴开始和父母一起做农业。为了上马各项现代管理制度,她与母亲发生过不少冲突,用了好几年才把这些制度一一落实。

  不管看法有多少不同,家里的长辈总是宽容的,但是务农遇到的其他很多难题就没那么“客气”了。

  去年冬天,嘉兴遭遇了多年难遇的寒潮,蔡建惠的农场种植的四五十亩大棚葡萄全部被风雪压塌,颗粒无收。种黑莓新手何泷的上个“赛季”,遇到了漫长的梅雨和严重高温天气,种下的黑莓有不少来不及收就烂了或是干瘪了。

  而资金短缺是让几乎所有“新农人”头疼的事儿。蔡建惠等很多“新农人”都是初创业,大额度资金不容易贷到,而设施农业投入不小,回本时间又长,只能把自己的住房等抵押贷款,“把身家都押上了!”

  而用工难、留人难更是他们普遍遇到的最大难题。沈剑已经在嘉兴市绿江葡萄合作社干了11年,也是唯一真正在合作社留下来的80后。去年,他想方设法找到了六七个年轻人组成了一个营销团队,有工程师、运营师、设计师等,但这个团队的形成主要“靠爱好”,几乎不论报酬,不然光人力成本就够呛,而这样的模式能维持多久让人不免担心。

  “有个员工干了几个月,被他妈妈硬拉回去了,说实在太苦、舍不得。”陈峥玙为了招人全国各地跑了很多地方,他说,做农业比较辛苦,而且相比白领工作显得不那么“体面”,所以年轻人愿意干的不多,还有一些出身偏远地区农村的年轻人会觉得跑那么远务农不如在家干,更愿意往大城市跑。

  “干这行我有成就感!”

  有了难题就得想办法解决,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农业产业变得更精细、更专业、更有创意,而他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值和满满的成就感。

  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营销负责人沈剑、嘉兴两爿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慧春,都遇到过精心包装好的农产品送到客户手里已经变形变质的问题。

  为此,沈剑的团队做出了大量尝试,最初用冰袋,但冰袋融化后包装袋里会有水,导致葡萄变软。他们还尝试过管状空气包,可是有空隙会造成落果。最后他们想到了用包装红酒的双层塑封充气袋,先用无纺布吸湿纸包裹葡萄串,放入内袋后将空气抽尽,再在外层充气防震,加上冰袋,再用泡沫塑料盒包好,最后用填充物把空隙填满。现在,他们的葡萄已经可以保证运输到黑龙江、广东依然品质不降。他们“自主研发”的这套办法很快被大量农户使用,还带动了这些包装产品的销售大增。

  顾卫军是这个团队里的电商“店小二”,同时还负责自己家周边十多户玉米种植户家中产品的网上销售。经过几年尝试,他在网上销售中给送来玉米的农户定了规矩:采摘时间、尺寸大小、软嫩程度都有讲究,客户可以在下单时进行选择,“只有在前道做到够细致,客户满意度才会高。”现在他一年能卖出十多万斤玉米,每斤能卖五六元,价格是农户自己销售的好几倍。

  应超所在的嘉兴市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规模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下种用穴播机,撒农药用无人机,烘干谷物有28台烘干机……所有机器的日常维护、修理基本都由他“承包”,他也通过不断钻研,成为企业能放心上马这些设备的“保险杠”。

  而更多年轻人给农场、企业带来的是经营管理方面的新思路。这些新想法往往是他们与父辈争执的焦点,却也是他们给企业、给南湖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些年轻人的坚持下,这些农业企业都比几年前有了更明显的现代管理举措: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尽量给员工买意外保险、产品出问题有追溯机制……“现在学乖了,有了想法先在小范围试试,成功了再跟长辈说。”陈峥玙已经有了一套既能实现自己想法又避免与长辈起冲突的办法,这也是不少“新农人”在接班中的共同成长经历。

  相对于长辈注重生产过程的把控、产品品质的提升,这些年轻人们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品牌塑造。高磊燕的“月子皇后”品牌已经在嘉兴小有名气,现在她又成为团区委旗下嘉兴市青农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的目标是把南湖区更多农产品资源进行专业化营销,把这些南湖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的市场。而沈剑也在考虑做一个葡萄产业大品牌,他希望能由政府搭台,把南湖区品质有保障的葡萄种植大户组合成团,共同做一个有品质标准的葡萄品牌,把南湖区的葡萄推向更大市场。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