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近在眼前,新一年的日历本即将翻开扉页。在过去,老一辈人查日子都是通过小小的年历卡。精美的年历卡,一面印着图片,一面印着日期,人们常常把它夹在台板下或放在皮夹里。要是谁在新年里得到一张“绝版”的年历卡,会成为不少人羡慕的对象。更换年历卡,代表着新的一年就要来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算是很流行的一种“年味”。不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年历卡逐渐被手机上的电子万年历所取代。好在,有心人蔡莉荣一直收藏着这份有趣的时代记忆。
近日,新嘉街道联手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嘉兴逸姿文化馆馆长蔡莉荣,在月河游客中心二楼展馆举办“游月河风景品民俗文化”年历片展览,带着市民“穿越”回40年前品那时的流行“年味”。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展馆,看到琳琅满目的年历卡布满了整个二楼。蔡莉荣告诉记者,展出的500套年历卡是他从收藏的2000多套年历卡中精选出来的。这里最早的年历卡印制于1956年,是一张书签大小的“树叶”,尽管已过去了60余年,但年历卡上的色彩依旧非常鲜艳。展品中,蔡莉荣最珍爱的是一套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年历卡。6张年历卡分别印着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图案,每一张都有一个主题,组合在一起又变成了一幅全景图。“这套年历卡上的人物印得很立体,还采用了当时高端的套色、烫金等工艺,是很难得的艺术品。”蔡莉荣说。
蔡莉荣自幼学习书法、绘画,在爱好收藏的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也逐步成为了全市有名的收藏家,年历卡就是他收藏的其中一类藏品。蔡莉荣说:“小小年历卡,画面内容涉及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内容,表现形式有绘画、工艺、摄影等,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可以说一张年历卡就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最早的年历卡可追溯到清代光绪年间。早期的年历卡多以成语故事、民间传说或金童玉女为题材;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摄影技术逐渐发展,摄影作品在年历卡上占有一席之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年历卡则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题材多以红色样板戏、革命圣地等为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历卡题材更加广泛,制作工艺也精美起来,有压膜、凹凸、异形、连环、立体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历卡则进入了“商战”状态,作为赠品印制的年历卡,是商家必争的广告战场,因此年历卡带有些许“商战硝烟”。
蔡莉荣告诉记者,年历卡不像邮票公开发售,基本都是大型外贸公司、报社、杂志社等印发后赠与客户和读者的,因此收集难度较大。为了追求一张心仪的年历卡,他最远跑到过黑龙江。
这两天,来观展的群众络绎不绝,有的人驻足在展板前,不时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印象特别深刻,像沙家浜红灯记这些样板戏,以前是很流行的,我家里也有,可惜后来搬家弄丢了,来这里看看能勾起很多回忆。”市民谢文锦说。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20日,感兴趣的市民可以趁着元旦小长假去月河历史街区一品别样“年味”。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