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南湖合唱节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南湖新闻

六旬老人身患重病 立志逝后捐献遗体

“这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

2017/07/31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记者 高昱雯 通讯员 俞黎婷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逝者安息,生者心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也有不少人在生命尾声选择了以特殊的方式谢幕——遗体捐献。近日,新嘉街道电子社区的杜爱民老人,便在家人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填写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在他看来,用自己的器官和遗体延续别人的光明和精彩,这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

  日前,记者来到杜爱民老人家中,此时的他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只是稍微有些气喘,呼吸时能听见明显的杂音。

  杜爱民今年64岁,来自四川。因为儿子毕业后来嘉兴工作,他退休后便和妻子一起来到嘉兴生活。

  现在,杜爱民的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正要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遭受病痛的折磨。杜爱民告诉记者,因为年轻时从事挖矿开采工作,导致自己现在患有很严重的肺部疾病,肝脏也不是很好。

  “父亲是一个很朴实的人,别人对他的一点好他都会一直记在心里。”杜爱民的儿子杜先生说。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杜爱民时常在家人面前念叨起以前的生活。杜爱民说,“小的时候家里贫寒,父母体弱多病,兄弟姐妹又多,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好在有国家政策的帮扶,我所在的学校帮忙减免了学费,才让我一直可以安心读到初中毕业。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铭记于心。”

  怀揣着这颗感恩之心,踏上工作岗位的杜爱民勤恳工作,也乐于帮助他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家里的日子逐渐有了起色,孩子们也是孝顺懂事,纷纷考上了大学。好不容易熬到了享福的年纪,总是气喘的杜爱民在一次检查中得知,自己的肺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被确诊肺功能损伤,已经无法逆转。几年间,尽管饱受病痛的折磨,但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觉得温暖和心安。

  杜爱民说,自己家庭美满,没什么可遗憾的,但幼时获得的那份恩情他一直想有所回报。病中的他思绪良久,最终做出了一个郑重的决定:无偿捐赠遗体。老人说,他知道自己的病治愈的希望渺茫,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想做件有意义的事,为社会做点最后的贡献。“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国家给予的,我们也要为国家做点事,如果大家都想着为社会做点贡献,后辈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对于生死,杜爱民看得很开,“我决定离世后捐献遗体,一是想为医学研究做点贡献,二是身上有用的器官能给他人带来生的希望,减轻病痛。”

  有了这个想法,杜爱民第一时间找到了电子社区的居民小组长张师傅,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但张师傅没有贸然和社区联系,而是先征求了一下杜爱民家人的意见。

  “老一辈的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如果老杜家里人不同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杜他们一家人对这件事情都很支持。”张师傅说,随后,他马上向社区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在社区的帮助下,很快杜爱民就填写好了遗体捐献志愿书,了却了心底的心愿。目前,志愿书已由电子社区转交给红十字会。

标签:编辑:周世豪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