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走进南湖 >> 南湖名胜

烟雨楼

2011/10/18 来源:南湖新闻网 作者: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说起嘉兴的名胜,众口皆碑的就是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了。登上这座坐落在湖心岛中央的古建筑,除了可以全方面领略“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的迷人景色外,更让人们称奇向往的是历史上围绕着烟雨楼的兴废故事、帝王逸事和名人故迹。

烟雨楼的前身,要追溯到五代后晋时(940年前后),吴越国广陵王钱元镣在南湖畔建楼舍为“登眺之所”,其时并无“烟雨楼”之名。据至元《嘉禾志》载,烟雨楼三字始见于南宋吴潜《水调歌头•题烟雨楼》词,故后人推测宋嘉定年间吏部尚书王希吕在南湖东畔建烟雨楼,至元代,烟雨楼几易其主,历经兴废,但一直是观赏湖光的佳处。后来此楼毁于杨苗之乱。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嘉兴知府赵瀛在湖心岛上建烟雨楼,从此楼在湖中。后几度修葺。清顺治二年(1646),在抗清斗争中,烟雨楼毁。清康熙二十年(1681)再建。主楼坐南朝北,面对城垣。到乾隆南巡时,烟雨楼改建为南向而北负城郭。清咸丰十年(1860),在太平军战争中,烟雨楼又毁。民国7(1918)重建主楼,形成现在的格局。抗日战争期间,烟雨楼被日寇强占作“华中铁道公司”食堂,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开放。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大事,而烟雨楼则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巨变。建国后,政府对烟雨楼进行大力修葺,古老的园林焕发新貌。

烟雨楼正楼高约20,面积640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气势非凡。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楼下正厅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亦为董必武所书。楼中还有许多石刻,其中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的墨迹石刻,元代吴镇风竹刻石,近代吴昌硕所书的蒲华墓志铭碑刻等较为著名。烟雨楼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廊曲径相连,玲珑精致,各具情趣。

烟雨楼在古代的成名与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烟雨楼》开篇之句:“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是分不开的。虽然天下笑之,说明当时烟雨楼风光已盛名远扬,文中接着写道“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空空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却着实把烟雨楼风光赞赏了一番。风情描绘时更不惜笔墨,“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客至,则载之去,舣舟于烟波缥缈。态度幽闲,茗炉相对,意之所安,经旬不返”,这样的迷人佳景,难怪会让大批文人名士心驰神往、慕名游玩,他们在此留连忘返、吟诗作赋,给南湖和烟雨楼的风光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诗情画意。每值清明、荷诞、七夕、中秋,湖上更是游人如织,烟雨楼前画船歌鼓日夜不绝,各种社团集会也选在南湖举行,湖边游船云集、贸易兴盛。

明代以后,烟雨楼最负盛名的时期恐怕就是乾隆六下江南,八上烟雨楼了。乾隆皇帝对烟雨楼备致赞赏,并一再赋诗,烟雨楼的西南侧和清晖堂后的两座御碑亭如今还保留着乾隆游烟雨楼留下的十四首诗,其中第二次南巡时作的《烟雨楼即景》:“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荑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彪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毕献兴真殊。”描述了乾隆眼里的烟雨楼堪比仙岛,南湖堪比西湖的美景,并发出了只要能领受这里一年四季的怡人风景,就算再好的渔樵耕牧图也已经不再需要的感叹。皇帝的感受尚且如此,足见烟雨楼风光在当时是何等着称于世了。

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各朝各代的修缮重建和文人雅士在烟雨楼留下的大量文字资料,使得烟雨楼具备了非常可观的人文内涵。其中明范言《重建烟雨楼记》、明龚勉《重修烟雨楼记》、明吴伟业《鸳湖曲》、清吴永芳《登烟雨楼诗》、清许瑶光《南湖八景诗并序》等大量诗文,以及吴镇《风竹图》碑、钓鳌矶石刻、乾隆御诗碑、许瑶光福字碑、彭玉麟《梅花图》石碑、蒲华墓志铭、太平天国碑等,后人诵读之下,可以感受到烟雨楼的盛衰兴废,从中也折射出了嘉兴城的历史变迁。 

如今,烟雨楼在政府历年修缮和保护下,依然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格局,重檐翘角,回廊台阶,静静地矗立在湖心岛上,是岛上园林里所有名胜古迹的核心,楼前两侧已四百多年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遮云避日,默默地守护着这座重建近百年的建筑。古树阅尽沧桑,而名楼也永恒常新。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