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南湖新闻

给文化加码 为旅游赋能

南湖区探索文旅融合未来可期

2019/05/14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记者 周明丽 通讯员 金婷婷

  传承千百年的鱼文化在“鱼乐美市”上大放光彩,湘家荡桥埭老街成为游客热捧的“春游打卡地”;凤桥竹刻、南湖菱画现场演示,张廷济藏品作品展隆重推出,桃花节期间文化添彩梅花洲景区赏花之旅,数万名游客被“触及真心”……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来,南湖区涉旅单位已在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如何进一步催动文化、旅游“1+1>2”“化学效应”,提升旅游品位,提高游客满意度,从而深度转变全区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今年,南湖区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标志着全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南湖区文旅融合已有生动表达

  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南湖景区,一定会被开在景区门口的“烟雨楼前”文创店所吸引,红船精神笔记本、鸳湖梦影马克杯、历史碑刻拓页等上百款文创产品精美别致,是游客们带得走的“嘉兴记忆”,这些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小商品,犹如一个个携带着南湖区旅游讯息的“小精灵”,去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梅花洲景区可以说是南湖区一手打造起来的一个文旅融合发展的范本。一座古桥、两株古银杏、一座古寺遗址及一段历史佳话,造就一个芳华无限的旅游景区。文化遗存是该景区得以开建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最“硬核”资本,经过近10年的精心打造,如今该景区每年游客接待量已达近百万人次。

  湘家荡旅游度假区,是另一个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环湖景区最重磅景点——相湖八景不光拥有醉人美景,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更是令人心生向往。坐落在湖畔的精严讲寺作为佛教文化胜地也是一张旅游金名片。近年来,该区域又在大力打造桥埭老街,今年3月30日,“鱼乐美市”在此开张,古街文化和鱼文化形成强大的旅游休闲号召力,每逢开市,游人如潮。

  端午节、子胥庙会、南湖船拳、掼牛等活动的举办,不仅增进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了解,也推动形成一个个旅游休闲的高潮;红色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红运南湖”品牌越叫越响亮;红船船模、风雅陶笛、南湖菱画等特色文旅创意产品被游客带到全国各地……这些年,南湖区文旅融合的探索犹如繁星,散落在各个领域。文化,给南湖区旅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推动全区旅游品位不断提升。

  一系列文旅融合举措催生“蝶变”

  “南湖区在文旅融合上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多收获,但追梦的脚步不能停,今年是推动全区文化旅游融合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步伟军表示,年初的机构改革彻底打通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任督二脉”,区委区政府对此也有很高的期许,将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努力催生全区文旅融合“蝶变”。

  据介绍,今年初以来,南湖区文化旅游产业新政连续出台。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百亿级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强化对文化产业的财政税收扶持,规定从今年起区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还印发了《南湖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补助暂行办法》,在支持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产业品牌建设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另外,全区文化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也已出台。

  “弘扬红船精神,深挖运河文化,让农耕、民俗、蚕桑等文化在景区村庄创建中出彩,致力于把全区绿色生态、红色文化和地域特色等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步伟军表示,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而旅游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养分滋养旅游,不断提升旅游品位,更好满足个性化游客的需要,另一方面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不断拓展旅游空间,努力实现给区域文化产业“加码”,更为旅游经济“赋能”,产生“1+1>2”的良好效应。

标签:编辑:王昭舒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