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返老还童》中,有一句台词,“我一直等着,等着自己的状况变好,但我自己从未做过什么,人生就这么平白无辜地浪费了。”
有的人一辈子过得充实丰富,有的人一辈子碌碌无为,差别就在于他们对时间的管理上。谁能有效管理时间,谁就能具体把握生命。
上天很公平,分配给单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面对“网络囤积”时代的来袭,如何捍卫自己的可支配时间,细细探究下来,这可真是一场不亚于“三大战役”层级的“激战”。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各类微信公众号纷纷上马,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通过各种活动和丰富内容吸引人们关注。初期,民众颇为“买单”,天天头脑风暴,好不开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太多的时间需要用来工作和社交,虽然关注了大量公众号,却很难点开完整的阅读。
随之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实物囤积时代”进化到“网络囤积”时代。
什么是“网络囤积”?
“淘宝购物狂”越来越多,导致出现了“实物囤积”,衣服塞满衣柜,每天换样都穿不过来却忍不住买买买,小物件舍不得扔,坚信某天会有用待读的书越堆越高。如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公众号用各种亲友团投票、扫码送礼的方式吸引关注,每个人关注的订阅号越来越多,订阅号每天推送消息,不少海都是长文章,每日积压了大量的“阅读任务”。与实物囤积相比,网络囤积不占实际空间也不影响他人,但会消耗掉人最可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于是乎,对于现代人而言,大多不舍得删除聊天记录,无论朋友圈、微博,还是QQ空间,所发的东西从来不删等等。每当点开“订阅号”,面对一长溜的“红点”,惊觉旧的尚且没有读完,新的就源源不断的袭来;点开“收藏”,赫然发现两三个月之前保存的文章还躺那儿睡大觉呢,只字未读。这些所谓的拥有,在于保存,而无关乎有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堆“垃圾”。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9%的受访者关注了5~10个公众号,29.0%的受访者关注了10~20个,14.3%的受访者关注不到5个,4.2%的受访者关注了30~50个,2.7%的受访者关注了50个以上。对于已关注的公众号,64.9%的受访者表示平时很少看,其中13.6%的受访者都不怎么看,51.3%的受访者“只常看个别的”。仅35.1%的受访者都会经常看,其中不乏发送低俗、虚假标题和内容的公众号仍在继续“泛滥”,不断违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不断扩散着“负能量”“毒鸡汤”。
以上仅仅是“文字囤积”,更“可怕”的是视觉囤积。比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具有“个性化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推送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一种极致的“沉浸式体验”,就像“毒药”一样让人欲罢不能。这种短视频着实是“时间杀手”,每看完一段都想接着看下一段,自制力差的人可以一连看几个小时而不“挪窝”,白白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气神。
古人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如何捍卫个人时间不受侵犯,进而提高生活品质?
答:秉持“断舍离”思维,定期大清洗、整风运动,将异己打入不关注之列,做出战略和战术上的改变!定期删除、取关,非原创,删!纯鸡汤,删!他人推荐的,删!讲道理的,删!广告多的,删!娱乐消遣的,删!
那么,什么是“断舍离”思维?断是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舍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是放弃对物品的执著,让自己处于宽敞自在的空间。而打理自己的网络空间,或者精神世界,也需要秉持“断舍离”,以让空间丰盈起来,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
同理,如何关注公众号才有意义?如何实现公众号效益最大化?
据统计,46.3%的受访者认为应先关注着,试看一个月,不合口味取消关注;40.8%的受访者建议将来不及阅读的内容加以收藏;40.4%的受访者建议每天花时间消化公众号内容;30.5%的受访者认为要少而精、专而深;28.9%的受访者则认为就该广涉猎,全面进步。其实,当前处于互联网时代,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极其重要。感受新鲜事物、进行适度娱乐,固然无可厚非,但最起码,应保持清醒克制、明辨是非黑白、培养高雅格调,不能受到网络负能量的浸染侵蚀,不能让“短暂的视觉冲击”造成观念的错位、信念的动摇。此外,微信可以借鉴一下微博,在朋友圈之外搞个媒体广场,这样公众号更新的东西就能以“动态”的形式直接刷新出来。
人民日报点评微信很不忘初心,人民日报官微痛批“抖音让人发抖”。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时间一去不复返,最可宝贵的就是时间。要做时间的主宰,还是做时间的奴隶,身处“网络囤积”时代虽似乎“逆流而上”,但全由你自己决定。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如何返璞归真,捍卫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主宰,培养“健康的心”、塑造“大写的人”,在人生紧要处“跑”起来?这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人生命题。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