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媒体报道三亚存在非法低价游的问题,三亚市部署联合整治行动,加大对非法散发旅游传单、低价揽客、黑社黑车黑导、旅游购物等各种乱象的打击力度,该市相关部门也已控制7名散发非法旅游传单人员,2家船游公司被责令停业整顿。(2月25日中新网)
“低价游”、消费欺诈、宰客出现在三亚街头并非首次,可谓时有发生!何以整治、取缔再二、再三,可结果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呢”?
理性是丰满的,而现实却是骨感的!“低价游”总是对一些游客有着难以抵制的诱惑力,而实际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被狠狠给予“温柔一刀”之后方才大呼上当,与旅游景区“声名狼藉”后才想起整治旅游消费环境,是何其的如出一辙!
这样的先例不胜枚举,如“大虾事件”的青岛、“雪乡宰客”的中国雪乡,以及“打入事件”的大理,还有现如今的三亚,虽然表现形式各有差异,共同点都是宰客、坑害旅游消费者。
都说市场经济环境下,顾客就是上帝!去某些地方的游客不仅丝毫体验不到上帝的荣光,反而有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受伤感。这样的旅游环境是不正常的,当然也是不可持续的。
旅游市场是典型的开放市场,参与者林林总总,数量多得惊人,而政府监管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力量去监管天量的、且发展变化中的旅游消费行为,确实会有力不从心的无力感,出现一点问题和瑕疵也属正常,尤其对于那些知名的旅游热点城市而言,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市场出现一些反复的、顽疾性的乱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常言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既然发现了“低价游”坑害消费者的乱象,打击、整治恐怕也得从“治本”上面动点脑筋、下点功夫,仅靠抓几个散发宣传单的小罗罗、责令旅游公司停业整顿有表姿态、“隔靴搔痒”之嫌,缺乏长效、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恐怕“低价游”顽疾不久之后还得“重复昨天的故事”。
对此,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可以从旅游景点最低定价、行业门槛和过程监管、强化惩戒等方面入手,对相关的旅游从业单位套上“紧箍咒”,直至强制行业退出等予以钳制。远比被动式的“表决心”、“运动式执法”和“虎头蛇尾”样收尾强许多。
旅游市场的问题与矛盾的化解必然有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景点自身织牢管理之“篱笆”,也需要政府从体制、机制方面予以科学的监管,更需要广大旅游市场参与人的道德自律和理性。但“监管之手”不应总是在媒体的闪光灯下机械的作出反应,要主动出击、勇于治“未病”,并拿出有针对性的药方,尽管难以做到“药到病除”,至少也得是“有的放矢”吧!
否则,某些公众所熟悉的、“公关式”的治理、打击,不是“秀”是什么!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