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厂区,闻不到任何异味,环境整洁;进入车间,只看到几名工人,机器手臂在不停运作……近日,南湖区组织约30家化工企业的负责人,到浙江卫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大家很有感触:化工企业可以充满“现代范”,“颠覆”了传统化工企业的样子。
得益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南湖区工业经济正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发展动能充足。今年1至10月,南湖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98.44亿元,同比增长19.1%;规上工业增加值146.63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列五县(市)两区第一。
当天下午,南湖区在卫星新材料举行全区化工行业改造提升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了该公司的实验室、车间、仓库等,交流分享改造提升的经验和成效。“传统产业提升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区经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化工是南湖区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陆续关停、淘汰了30多家不符合要求的小化工企业,接下来要进一步提升全区化工行业发展水平,提高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
事实上,不只是化工行业,今年南湖区计划在造纸、化工、特钢3个行业中分别选择一家样板企业,召开改造提升现场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今年初以来,南湖区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技术工艺创新、“两化”融合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浙江卫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志平介绍,卫星新材料一开始就定位高端,在转型升级中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从2008年开始不断小试、中试,完善工艺方案,公司还成立了研究院,引进人才,对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产品品质达到了国际同行水准,销量从2016年的5000吨,到今年预计能达到4万吨,3年之后将突破10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5%至20%。
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是南湖区的一大优势,依靠科技创新,不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一路领先。在南湖区“1341”产业体系中,在四大传统产业之前,是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型材料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1”和“3”更引领了南湖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代表了南湖工业的未来。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南湖区大力发展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通过行业龙头、“独角兽”企业,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今年1至10月,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185.80亿元,同比增长25.1%;规上工业增加值25.78亿元,同比增长33.0%,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7.6%。
这个月初,芯动科技在嘉兴科技城开业,这是一家专注高端MEMS代工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企业,可年产400万颗芯片。在拥有闻泰通讯、德景电子和斯达半导体、恒拓电子、博创科技、禾润电子等一大批智能制造与集成电路企业的基础上,今年初以来,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南湖区又引进落户了总投资35亿元的正泰华东智能配电生产基地、总投资30亿元的国美智能手机等项目。同时,南湖区依托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提前布局柔性电子、VR/AR/AI产业。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