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9月11日
地点:凤桥镇三星村20组
走访对象:村民章关木
走访干部:三星村党委书记徐利军
今天,我再次来到杜家桥港进行实地踏勘,以进一步优化20组和6组间新建桥梁的方案,迎面碰到了20组的村民冯连英,她特地停下电动车,向我询问进展情况,“徐书记,新桥什么时候开建啊?我们可都期盼十年了!”“已经在加紧落实了,上报了镇里,这座桥将被列为镇、村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其实,这座桥不仅是村民们十年的期盼,还解开了压在我心头十年的心事。
当然,最要感谢的“解铃人”是20组的村民章关木,他家就在即将新建的桥梁旁,实地踏勘完,我再次叩开老章家的门,“老章,新桥马上要开建了,以后大家出行不用再绕路了。”章关木两眼一弯,还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应该早一点通的,于人于己都方便多。”
相较于现在的和颜悦色,其实这几年为了建桥,我也吃过不少“闭门羹”。20组和6组分别位于杜家桥港的东侧和西侧,两边住着40多户村民,大家进出靠一座文保石桥秀才桥。这座桥兴建于1972年,狭窄的桥面只有行人和自行车能通行,加上46年风雨洗礼,没有护栏的石桥成了一座危桥。
近年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买起了小汽车,但仅有的古桥让村民开车进出只能“舍近求远”,改善出行条件成了绝大部分村民的心愿。
“想要富、先修路。”我自是明白这个道理,不过兴建桥梁会涉及个别村民的自留地问题,其中,章关木家涉及的最多。他家门前的自留地连接着主路,是建桥时工程车辆必经的地方。
刚开始接触,老章不愿让步,“农民没有自留地怎么行?”“换位思考,我能理解老章的顾虑。”所以,只要他不愿意谈,我也不主动提,只是用实际行动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我想,只要实在干事,与村民交心,日子久了,邻里乡亲间的事自然能多一些理解。”
生猪减量提质、美丽乡村建设、农业转型升级、村民多元增收,渐渐地,身边的变化让老章的态度起了变化,有时还主动找我聊起家常,“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们都有出息了,都劝我田里的活少干干,就是进出确实不方便,孩子回趟家要绕路,我去村部办点事都要多走1公里多……”
交谈间,我知道建桥改善村民出行环境或许有了转机。8月18日,我与村第二、第五网格的走访人员一起来到老章家,说起村里收集到的最大民意:希望老章能发扬风格,将门前自留地让出来,修建一座新桥,方便大家出行。这一次,老章爽快地答应了。这让我很是感动,“老章,我代表40多户村民谢谢你,感谢你顾全大局,相应的青苗补助款我会第一时间送到你手上。”
很快,新桥修建的方案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面对老章的通情达理,村民们纷纷伸出大拇指。我们村委会已第一时间向镇里上报了项目情况,将对文保桥秀才桥进行修缮,并在其南面150米左右的地方兴建一座宽4到5米的新桥,“安全结实、车辆通达”的愿望已近在眼前。
走访小结:
十年困扰终于得到解决,靠的是村干部的“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更感动于质朴村民的“换位思考、顾全大局”。不管是架桥铺路,还是乡村建设,只要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事,他们都能感受得到,还会给予大力支持。这就是基层工作,要耐心和细心,更要用心和用情。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