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十五年 视频展播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南湖文明 >> 道德建设

花甲阿姨带着患病老伴去上班

2018/08/17 来源:南湖晚报 作者:记者 姜鹏飞 陈 强 陶克强 摄影记者 冯玉坤

  昨天清晨6点40分许,嘉兴市区南湖大桥下,62岁的袁杏英一手拉着老伴,一手攥着雨伞和黑色的塑料袋,径直向环卫工工作站走去。

  她将老伴扶坐在工作站门前的一张破旧的椅子上,用一条破旧的红围巾拴牢,然后戴上草帽,拿出一把扫帚和一个长柄簸箕,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

  带着老伴上班,袁杏英已坚持了四五年。

  不过,老伴的病情起先还没有这么重。几年前,袁杏英在南湖大桥附近搞保洁时,老伴只是跟在身边,四处乱转。

  最近一年多来,老伴病情加重,意识混乱,生活不能自理,袁杏英只好将他拴在身边。这位淳朴的保洁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夫妻间朴素的情感,“不管命运如何,我们都要不离不弃。”

  “他可比小孩子还难管”

  昨天凌晨5点不到,天蒙蒙亮,家住嘉兴市区隆兴公寓的袁杏英早已起床,麻利地给老伴穿衣、洗脸、烧粥、喂饭……

  对袁杏英而言,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但从来没一点怨言。

  袁杏英的老伴陈阿根意识混乱,不能与人正常沟通。袁杏英给他穿衣洗脸喂饭时,他总是动来动去,嘴里嘀嘀咕咕地自说自话。

  281路公交车是袁杏英每天上班的交通工具。为了赶乘头班车,袁杏英没来得及吃东西,就急匆匆地拿着工具,带着老伴,从所住的4楼下来,朝公交车站点赶。

  老伴却像个孩子,边走边玩,袁杏英边拉边扶边哄。

  他们走了将近20分钟,6点15分到达公交车站台。此时,公交车还没来,陈阿根又开始躁动起来,不停地想往外跑,袁杏英怕错过车,便哄着他,把他不停地往回拉。

  6点20分,281路公交车准时来了,她用力扶着老伴上车。他上了一半又要下车,她焦急地拽着他,热心乘客出手相助,夫妻俩总算上了车。

  她让他坐在座椅上,自己则站在他的身边,默默守护着,生怕他从座椅上摔下来。

  大约15分钟后,袁杏英边拉边扶边哄,从市区梅湾街公交站台下了车,赶往南湖大桥下的环卫工工作站。

  像往常一样,袁杏英用破旧的一条红围巾将老伴拴在一张破旧的椅子上,老伴动来动去,她一言不发,耐心地安顿好他,然后拎着扫帚、长柄簸箕忙开了。

  看着袁杏英照顾老伴的这份辛苦,一位同事不由得叹息:“真像管一个小孩子!”

  “他可比小孩子还难管!”袁杏英心疼地说,“小孩子好动,但总能明白你的意思,他可什么都不明白啊!”

  “我要是去做手术,就没人管他了”

  走出工作站,个头瘦小的袁杏英右手紧握大扫帚,左手拎着长柄簸箕。发现路面上有一只烟盒,她便熟练地挥动扫帚,把烟盒精准地扫入簸箕。

  扫着扫着,她还会习惯性地回过头来,看一眼这个让自己揪心、牵挂的老伴。

  袁杏英的保洁范围主要集中在市区南湖大桥(禾兴路)以西的梅湾街区域。她用眼睛尽力地“扫描”路面,认真清扫。在距环卫工工作站越来越远时,她不由自主地扭过身子,向那里望望,依然放心不下老伴。

  1956年,袁杏英出生于嘉兴农村,6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带着她和哥哥姐姐生活不易,她没进过学堂,不识字,但知道自己姓袁。

  陈阿根比袁杏英小1岁,是个被人抱养的孩子。他自小就没了养父,和养母相依为命。袁杏英29岁那年,经人介绍与邻村的陈阿根结了婚。

  刚结婚时,家里一贫如洗,但他们相守相爱。

  那些年,陈阿根在砖厂打工,袁杏英在家务农。砖厂的活虽然很苦,但陈阿根每天下班还要匆匆地帮妻子下田干活,“他割起水稻来又快又好!”

  后来,陈阿根帮人杀猪卖肉,“他经常给我买一块肉补充营养。”

  再后来,陈阿根当了保安,依旧前前后后地为妻子遮风挡雨……“什么苦,都不觉得苦。”回想起那段日子,袁杏英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们没想到的是,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却因一场车祸打破了宁静。

  五六年前的一个深夜,值夜班的陈阿根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一个人满头是血地回到家。袁杏英非常吃惊,赶紧叫了辆出租车把老伴送往医院治疗。在医院里,望着眼前的这位男人,她暗暗落泪。

  此后,陈阿根没再继续上班。

  袁杏英发现,老伴的精神状况渐渐不太正常了,经常迷路。她心急如焚,四处筹钱,带他去上海治疗,“看了几次,但依然不见根本好转。”

  无奈之下,袁杏英便把老伴带在身边,“他一个人在家没人管,不放心,带在身边毕竟看得见、管得牢。”

  不经意间,她带着老伴上班,一晃四五年了。

  昨天中午,空气闷热,戴着草帽的袁杏英额头冒汗。她扫垃圾尽管动作熟练,但身边的几片落叶让她看得有点吃力。她抬起头,一只眼球上像贴了一层薄薄的白膜,原来,她患白内障已经多年了。

  “看过医生吗?”

  “看过。医生说要做手术。”

  “怎么还没做手术啊?”

  “我要是去做手术,就没人管他了!”她转过身去,继续忙碌着。

  “将来真的干不动了,再去申请也不迟”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困难没把袁杏英打倒,反而让她更坚强。

  昨天吃午饭时,袁杏英回到老伴跟前,先是解开破旧的红围巾,搀扶老伴在桥下走几圈活动一下筋骨。随后,她又把老伴拴在椅子上,从屋里盛了碗工友帮忙烧好的米饭,放上早上带来的白菜炒木耳,兑了些白开水,再俯下身子,把饭菜一小勺接一小勺地喂到老伴的嘴里。

  陈阿根胃口不错,吃起来格外香。他不时抬头望着眼前这位一直陪伴他的女人,不时地动来动去,又不时嘿嘿地笑。

  下午3点50分,结束一天工作的袁杏英带着老伴来到梅湾街公交站台,搭乘93路公交车回家。

  车上,袁杏英仍像来上班时一样,静静地站着,陪伴在老伴身边。尽管面前空着一个座位,但她一直站着。

  袁杏英边拉边哄地带着老伴回到隆兴公寓的家中时,已是下午4点26分。

  隆兴公寓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拆迁安置小区,袁杏英的家却是一套交付多年没有装修的毛坯房,屋里零乱地堆着各种杂物,最值钱的“大件”是一台破旧的冰箱。

  烧晚饭时,袁杏英又把老伴用布条拴在客厅的椅子边。为了尽可能照顾老伴,晚饭做得很简单,只有清炒黄瓜一道菜。

  下午5点多,吃过晚饭,袁杏英带着老伴在小区散步。直到晚上7点,他们才回家休息。一天下来,她累得全身像散了架,安顿好老伴,自己倒头就睡,“再苦的日子,只要两人能在一起,就不觉得苦了!”

  其实,袁杏英原本可以不用这样辛苦,她和老伴有个30多岁的儿子,但多年不在他们身边,也不能照顾他们。袁杏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忙里忙外。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日子虽然清苦,但袁杏英的脸上依旧绽放笑容,一直满怀感恩地生活。

  单位的工友、小区的热心人,会时不时地送她一些小菜瓜果;小区里一位素昧平生的老板,见老两口生活不易,给她送来大米;社区居委会和辖区街道了解到他们生活困难,逢年过节会上门慰问……

  “我们单位领导对我特别照顾,特意给我安排岗位,允许我带着老伴上班,允许我提早干完活,下班回家照顾老伴……”袁杏英说,“世上还是好人多!”

  不少熟悉袁杏英的人觉得,她应该去申请低保,袁杏英却乐观地说:“目前还过得去,尽量少给人家添麻烦!将来真的干不动了,再去申请也不迟!”

标签:编辑:罗益娥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