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大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此项治理行动有望给“补课热”降温,使教育回归本质。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重拳出击,对中小学校、教师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可以说是做到了零容忍。首先是对校内教师违规的约束,针对校内教师课上授课内容有所保留,而将更多精力放在课后培训讲,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办或任教的补习班这种现象,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这项工作如果雷雳风行地落实,将有效扼杀某些教师“赚外块”的野心和私心,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出有力的贡献。
校内教师有所保留,校外培训机构自然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起初,校外补课是为了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为后进生提供课外辅导。后来,随着升学压力越来越大,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培训机构有了“提优”功能,甚至与某些学校暗通款曲,使培训结果、等级考试成为这些学校招生的考核条件之一。于是,校外培训机构成了“香饽饽”,也被搅成了鱼龙混杂的浑水。殊不知,很多校外补习只是以题海战术、提前教育、强化“应试”技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未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此次四部门的《通知》也有相对应的治理办法,坚决纠正校外培训“超纲教学”,坚决查处校外培训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由此看出,政府部门是有的放矢,约束了中小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
可是,要想使教育回归本质,还需家长尽快转变教育理念。试问父母在报补习班时是否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是否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大量的经济投入,大量的时间花费,未必能换来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更不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传统的“望子成龙”的教育观在今天已经越走越偏,一些高考状元进入大学或踏上社会后反而不断碰壁的事实告诉我们,忽视教育规律和孩子的发展规律将使教育走向穷途末路。所以,与其挤破脑袋、勒紧裤腰带把孩子往培训机构送,还不如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将来真正能使自己孩子立足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钱”是什么。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希望中小学校和教师做好学校教育的本质,校外培训做好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还孩子一个纯粹的教育环境。
原网址:http://www.zjwmw.com/07zjwm/system/2018/05/09/021664439.shtml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