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兴市2017年度“无违建镇(街道)”创建考核结果公布,南湖区表现抢眼,东栅街道、凤桥镇、新丰镇被评为2017年度“基本无违建镇(街道)”;余新镇、大桥镇被评为2017年度“无违建创建先进镇(街道)”。至此,南湖区2017年度“无违建先进区”创建目标基本实现。
点上出彩
强势推进又要结合实际
“无违建”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尤其是各主体要形成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过去一年,南湖区的乡镇(街道)按照既定目标、结合自身实际,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全力打好“无违建”创建的攻坚战,形成了不少有亮点、有特色的创建经验。
作为2017年度南湖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的两个重点镇,凤桥镇、新丰镇结合这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拆违、控违工作。前者以“两沿两区”、小区存量、主干道路、企业腾退为方向,采用“先难后易”、“先中心后外围”、“强势推进”的策略,实现“无违建”创建目标;后者重点建立起“四个一”的推进机制,即一个违建防控信息管理平台、一支巡查队伍、一套即查即拆工作机制及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以全面禁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截至去年12月25日,这两个重点镇的拆违总量均大幅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达到了年度目标任务的301.17%和228.08%。
东栅街道在管控新增违建上先行先试,街道多部门联合作战,形成住宅小区内新增违建联合管控机制。2017年初至今已“即查即拆”赞成丽景苑、金都夏宫、南德大院等多个小区内近200处在建违建,实现拆违控违的常态化、长效化,违建投诉率下降25%。
余新镇和大桥镇则在“无违建创建先进镇”创建过程中善啃“硬骨头”,去年3月中旬,余新镇金星小区启动自拆,拆除违建点268处,拆出面积5185平方米;去年4月底,余南一期、二期共拆除违建点243处,拆出面积2700平方米;大桥镇重拳出击,拆除曹庄片区违章建筑13210平方米……
面上联动
拆出效益更要赢得民心
记者了解到,“无违建镇(街道)”创建标准分为“无违建创建先进镇(街道)”、“基本无违建镇(街道)”和“无违建镇(街道)”3个等级,层级和标准依次提升。自2014年南湖区启动“无违建”创建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有“无违建创建先进镇(街道)”2个、“基本无违建镇(街道)”3个、“无违建镇(街道)”6个。区级层面来说,南湖区在2017年完成“无违建创建先进区”后,要力争在今年底成为“基本无违建区”,到明年底实现“无违建区”的最终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近年来,南湖区不断为“美丽南湖”建设拆出空间。据区“三改一拆”办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南湖区“三改一拆”完成了两个超1000万平方米,其中拆除各类违法建筑面积1225.31万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积1299.3万平方米。
2017年,南湖区更是把“无违建先进区”创建工作放到了“三改一拆”工作的首要位置,借力“五水共治”、“美丽乡村”、“退散进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贯彻省、市有关“除隐患、保安全、促转型”的治危拆违攻坚要求,形成普惠民生大合唱的“无违建”创建局面,坚决不把违建带入全面小康社会。
以“两沿两区”拆违、“企业连片”拆违等百日攻坚战为突破口,掀起一个个拆违高潮,形成全面推进的良好氛围;利用航拍技术建立控违系统,梳理问题清单,实施对点销号;通过路长制巡查、村长制驻点及“四个平台”的网格化巡查等手段,延伸管控“触角”,实现拆违和控违“两条腿”走路。
上一年度,南湖区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20.33万平方米,完成市对区任务的400.41%;完成“三改”面积334.81万平方米,完成率304.94%,其中,旧住宅区改造194.98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100.7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39.13万平方米;整治“蓝色屋面”125.78万平方米。拆违和“三改”完成率都位列全市第二。
当然,对南湖区来说,“无违建”创建不单是简单的一拆了之,而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城乡环境革命。区“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违建’创建只是手段,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而是从改善百姓生活、激活产业要素出发,将拆、改、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拆出效益,又要赢得民心。”
因此,在拆后“成果转化”上,南湖区将拆后利用工作与复垦复绿、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治理、外立面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在拆后土地上建设停车场、市民广场、街心公园等惠民设施,进一步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目前,全区土地拆后利用率已达到72.13%。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