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南湖新闻

曾经臭气熏天 如今要变3A景区

城乡生态环境开启蝶变之路

2018/01/03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许冰洲 通讯员 沈斌超

  破题:

  曾经,南湖区是嘉兴最大的生猪养殖区,生猪养殖带来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水环境污染的“元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如何改善提升生态环境成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三改一拆”到“五水共治”,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南湖区大规模拆除违章猪舍,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化“河长制”管理,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甚至着手打造3A级景区村庄,让百姓享有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样本:

  养猪大村要变3A景区

  眼下,尽管是隆冬之际,但是走进竹林村的绿道依然生机盎然,幽深的竹林绿道如今已成为该村一大特色“景点”。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养猪大村变身为“美丽乡村”,很多人都感叹竹林村的巨大变化。但是这个村的“当家人”陈云华显然还不满足,他正和其他镇村干部一起谋划,要打造3A级景区村庄。

  2013年3月,陈云华成为竹林村党委书记,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嘉兴最大的生猪养殖村,全村的生猪存栏量达到10万头,巨大的生猪养殖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村庄被猪棚包围,村干部75%的工作量围着‘猪尾巴’转。”陈云华回忆,从2000年开始逐渐重视环境问题,想了很多办法来治理生猪养殖污染,2013年起嘉兴铁腕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此后几年,陈云华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完成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生猪全面退养:2013年,全村拆除禁养区猪舍;2014年,全村拆除限养区猪舍;2015年全村生猪全面归零。

  拆光了猪舍,养了几十年猪的村民没事干了怎么办?这是陈云华在拆猪棚前就在考虑的问题。一个有利的条件是竹林村企业比较多,他就一家一家和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对接,帮助有就业需求的村民落实工作,先后推荐了50多人到企业上班。

  在告别生猪养殖大村的称号之后,竹林村就全力投入了“美丽乡村”建设之中。2015年,竹林村建设了赵家兜、徐祥浜、沈家浜、竹林集镇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2016年起竹林集镇再次实施改造提升,并启动了11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包括免费WiFi、公共自行车、沿街立面改造、生态绿道等。

  2017年,陈云华又开始谋划建设3A级景区村庄。面对着竹林村景区村庄规划及创3A提升方案,他说:“美丽+经济,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为老百姓开辟增收的渠道。”竹林村将充分挖掘自然、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个性,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升级。

  实践:

  近年来,南湖区举全区之力,抓好生猪养殖减量转型,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退散进集”等工作,全面改善水质,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全区生猪散养户全面清零,并通过制度规范、设备改造等途径,严格落实清洁生产、资源利用、规范管理等养殖措施,开展“美丽牧场”建设,实现生猪养殖污染物零排放的目标。

  自2017年2月全省吹响全域剿灭劣Ⅴ类水的号角之后,南湖区又迅速打响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将106条河道纳入剿劣整治范围。从区领导到镇、村干部,严格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实施治理,总投资5.54亿元全面启动截污纳管、河道清淤、行业整治、生态修复等23个项目。2017年11月,全区106条剿劣河道99条水质三项主要指标已达到Ⅳ类以上,其中67条水质已跃升至Ⅲ类。

  2017年,南湖区扎实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并启动创建15个省A级景区村庄,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面貌。2015年至2017年,全区总共建成2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其中2017年建成13个,同时又启动规划建设凤桥永红村和新丰竹林村两个3A级景区村庄。

  记者感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生态环境变得更好,是老百姓急切的希望。近年来,南湖区不断创新探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也离不开“红船精神”的引领,首创的信念,奋斗的执着,奉献的情怀,全区上下持之以恒,这才使城乡生态环境和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标签:编辑:徐卉

南湖新闻

更多

焦点图

镇街部门

更多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