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相关执法人员应做到‘手勤’和‘眼明’,特别是日常卫生监督检查时,往往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从细节之处获取一些线索……”近日,在区卫计部门举办的新一期“一小时”提高班上,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余镭就“卫生监督执法技巧”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与同事们进行了分享。
可喜的是,在接下来一次日常卫生监督检查过程中,这堂理论课的“精华”也被区卫生监督所的执法人员及时“学以致用”了。“当时,我们在实地检查一家医疗机构时,发现消毒设备配比偏少,可是一时却找不出直接的证据,于是我们根据‘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发现了问题所在。”据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徐海龙介绍,原来,执法人员随即查阅了该医疗机构的台账,发现台账中所记录的消毒设备少于现有设备,这表明没有达到医疗器械消毒卫生要求。最终,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医疗机构进行了行政处罚。
为了更好学习和交流医疗卫生相关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此前,区卫计部门主动推出“一小时”提高班,使每名工作人员都能成为“老师”,也让每个人变成“学生”。“截至目前,‘一小时’提高班已经举办了近8个月,几乎周周开课。”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重要的是,“一小时”提高班不仅以理论助推实践的方式为工作人员“充电”,同时为了更好开展工作,甚至把卫生监督执法对象聘请来当“老师”。
“0.5NTU的水有多浑?假设你戴着泳镜潜入水下应能看到25米远对岸的池壁。”“硫酸铜主要是灭藻,对游泳池的藻类进行清除,次氯酸钠主要是进行消毒,明矾主要起到沉淀作用。”……沈伟是一家游泳场所的负责人,由于在卫生监督检查中,他所经营的游泳场所水质年年优良,沈伟也被“一小时”提高班聘为“老师”。
原来,水质处理专业知识是不少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盲区”。“以前,当游泳馆水质不合格时,我们在开具罚单通常只给予如加大换水量、控制消毒剂投放等较为空泛的指导意见,这些意见缺乏针对性或可操作性。”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徐海龙说,处罚不仅要让经营者认错,更要知错,现在,执法人员在卫生监督检查过程中还能对当事人进行问题纠错,帮助其整改,也使行政执法更具服务性。
业务学习无止境,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一小时”提高班还将进行“升级”,通过适时邀请卫生监督检查对象、专业指导老师等扩充“师资力量”,为区卫计部门开展工作提有益意见,同时,还会把“一小时”提高班搬进卫生监督执法第一现场,使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与卫生监督检查对象一起学习进步。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