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说明:医院的设施与环境的大变化,折射出医疗卫生事业大变迁。
左图:位于老东栅集镇的东栅卫生院旧址,整体为一栋破旧的两层小楼,不仅房屋老旧,医疗功能和布局也不尽完善。
右图:如今,这家充满现代感与智能化气息的七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人们眼前一亮,大家已很难将它与记忆里破旧的基层卫生院联系起来。
【故事讲述人】南湖区中心医院内科医生顾根仁
从背起药箱行医算起,从事40年医疗卫生工作的顾根仁,是南湖区医疗卫生事业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赤脚医生”到专科医生,顾根仁的身份也有了巨大变化。
对南湖农民而言,“赤脚医生”这个称谓熟悉又亲切。作为新丰镇永丰村的一名“赤脚医生”,30多年前,顾根仁奔波于乡村农户之间。顾根仁记得很清楚,那时,村卫生室低矮破旧,只有一间约20平方米的房间,屋里一头摆放着桌子、椅子,另一头存放着医疗设备和药品。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旧的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依托,并逐渐解体,“赤脚医生”逐步淡出舞台。此时,像他这样的“赤脚医生”有了一个统一的名称——乡村医生,他们也解决了大部分农村人看病的难题。顾根仁说,村诊所、乡镇医院比较受欢迎,村民们生病首先去诊所,治不了才送去市里医院。
2002年,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标是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仅仅过了一年,南湖区(当时秀城区)就建立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民医保”,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城乡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到了2007年,体现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几大指标——人均筹资水平、年门诊结报率、住院结报率等,嘉兴市均名列浙江省第一,而医疗收费水平在全省地级市中最低。
从低矮破旧的村卫生室到宽敞明亮、环境舒适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从看不起病到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南湖区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变,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你先做个CT吧,这样才更有助于对症下药。”日前,在南湖区中心医院内科门诊,顾根仁医生建议一名患有胸闷气短症状的村民,去医院CT室做一个肺部CT检查,以便彻底查清楚病。对多数村民而言,“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全面的医疗服务,已是一件平常事。
“嘉兴市第二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何群,出诊时间为周五上午。”“嘉兴市第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姚扬伟,出诊时间为周三下午。”……如今,关注南湖区中心医院动态的居民,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市级专家出诊信息。
这得益于南湖区建起了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与市级医疗单位进行合作,通过统筹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健全了重点专科合作、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工作机制,打通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时,乘着全面接轨上海的“东风”,南湖区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向上海一步步“靠近”。譬如,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与南湖区中心医院签订技术指导合作协议,而各民营医疗机构还依托上海医疗领域的品牌特色和技术优势。
人们生病除了身体的痛苦以外,还要承受经济上的负担。当前。南湖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越保越“全”,据统计,南湖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17304人,居民参保率为92.25%,农民参保率为98.94%,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记者手记: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满村跑,到各乡镇现代化卫生院的诞生……改革开放40年来,南湖区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而又可喜的变化,切实增强了南湖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南湖新闻
镇街部门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0904054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