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我们已经迎来了“大雪”节气,“大雪”一到,预示着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就要到来了。在这一时节,人们容易出现哪些病症?又该如何预防及养生?
中医专家表示,在寒冷的季节里,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特别高;另外,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也会增多,由寒冷引发的哮喘也非常多。因此,这一时节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注意保暖,室内室外及时增减衣服,另外可适当进补和运动。
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冯淬灵说,在北方,因为家里有暖气,内外温差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就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因为他们的血管弹性差,如果一会冷一会热,热胀冷缩,就容易导致血管破裂。这就像冬天的水管太冷,容易冻坏一样。脑出血、脑梗、冠心病、心梗的病人可能出现疾病的几率就大些。
冯淬灵说,冬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也会多一些。对于年轻人来讲,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出现支气管炎。受寒冷影响,气道敏感增高,哮喘增加,这一类哮喘是冷空气诱发的。大家也许会误将大气污染物导致的哮喘认为是过敏性哮喘。其实冷空气哮喘也非常多,这是属于冬季的哮喘,所以“大雪”时节也要注意。另外还有咳嗽病型哮喘。
还有一类就是慢性气管炎、慢阻肺等病症。慢性气管炎病人有的喘,有的不喘,这部分人时间长了就会转变成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区别就是肺功能是异常的。慢阻肺病首先有危险因素的接触史,比如长期吸烟,或吸入空气污染物质、与化学物质接触等。冬天寒冷,空气又干燥,灰尘携带病毒或细菌停留在鼻咽部,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如果病毒或细菌长驱直入进入肺泡,可能会导致肺损伤,这是冬天必须重视的。
一老一小冬季更易生病
冯淬灵说,老人小孩冬天更要重视健康。因为老人自身的防御功能在下降,小孩的防御功能还不健全,所以老人和小孩更容易生病。
冯淬灵提醒,首先出门要注意多穿衣服,冷暖调节必须要重视,到室外要注意保暖。家里暖和些,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胡萝卜、西红柿等,还有要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
另外,要适度锻炼,但天气太冷时不要出去锻炼。早起晨练天气太冷,血管循环输送功能不太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一般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锻炼,随着太阳起落作息。生活起居要规律,不可熬夜等。
在食谱方面,均衡营养最重要。冬天可以吃些温补的羊肉,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是补血的,生姜温经散寒,羊肉补阳气。冯淬灵说,饮食方面是相对的,均衡饮食最重要。
□CFP供图
【养生小贴士】
迟起以固阴精:“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并要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早晚温差悬殊,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保护颈部不受寒:“大雪”节气后,寒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带来寒气,引起喉疼、发炎。因为颈部是气管所在,冬季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清痰,都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冬天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是从嗓子开始。因此,尽量穿高领衣服、戴围巾。
肩膀、前胸及脚也要保暖: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及脚,也都要注意保暖。前胸、后背是肺所在的地方,“肺为娇脏”,太寒太热都受不了,特别是寒,易引起咳嗽、喘。
早上洗澡对身体好:《运化玄枢》记载“大雪”时节宜“鸡初鸣时沐浴,令人长寿”。即早上清洁身体,有利于阳气升腾。而入夜时阳气收敛,阴寒渐盛,不宜洗浴。
“补”重要,“通”亦重要:中医所谓的“通”是指气血、经络的畅通,气滞血淤,经络郁阻,会导致疾病。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萝卜,羊肉炖白萝卜可以补充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食用。
冬令适当进补提高免疫力: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适当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并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每日补水要足量: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
保持精神良好: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